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01-13李玖先
李玖先
(重庆市彭水县善感中心校,重庆 409600)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上能有最大程度的突破,就需要老师对阅读教学不断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效果,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处于一个积极状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现在阅读教学课堂上不少老师没有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主要靠老师对文章的讲解,这样学生很难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学生不愿意再去思考,就直接将老师的思想转变成自己的思想,这样也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现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经常会会采用多媒体教利用图片,视频等等来加强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但是如果在阅读教学中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那么就很容易让学生眼花缭乱,没办法快速地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这样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形式而轻视了文本,不仅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阅读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关键词句的品味
在一篇文章中关键词句能准确地体现出文章的中心主旨,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学生与作者进行交流的窗口,当学生能够快速地抓住关键词句并进行理解时,就能快速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学生们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西师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华山的险》一课时,再阅读完课文后,老师带领学生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小心翼翼”“敛气屏息”等重点词的意思,让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想象华山的险,然后让学生再次进行课文阅读,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体会作者笔下的华山,进而更深刻的体会文章的情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在阅读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文章留白的思考
阅读文章时的留白就是在文章描写中没有明确具体地表达出来,它需要读者对其进行想象思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们对文章留白处进行反复品味,积极思考,体会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进而更进一步的理解课文。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例如,在学习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学会聆听》一课时,在课文结尾作者帮助一位听力有很差的小女孩学会聆听,让女孩重新焕发生活的自信时。这个过程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出来作者是怎么帮助小女孩学会聆听的,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想象作者是如何用运母亲的方法教会小女孩聆听的,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
(三)在阅读过程中加强学生们对文章的情感的融入
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充分地融入感情,才能更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融入感情,那么老师就要把情感投入进去,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学会运用自身丰富的表情、语言、肢体动作等来引导学生情感的投入。例如,在学习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唯一的听众》一课时,在课堂开始在时老师先为学生们阅读一遍文章,用幽默诙谐的语气读父亲和妹妹觉得我是音乐白痴我决定去树林里练习片段,用有些丧气的语气读我自己也觉得自己拉的的小提琴声音确实难听片段,再用开心自信的语气读老人愿意做我观众片段……老师通过自己情感的投入来感染学生们,这样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快速掌握文章情感的变化,进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四)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课内,课外阅读在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中也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知识的延伸。而且学生课内阅读时间毕竟有限,课堂时间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知识储备量的需求,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一定要严格把控读物的质量,进而保证课外阅读效果。让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促进阅读教学更加高效的发展。
三、结语
综合上述,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重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了让阅读教学能够不断优化,还需要老师们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在阅读教学上可以有不断的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