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19-01-13唐开锡
唐开锡
(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我国是人口资源大国,多年来的高校扩招,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年学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园大学梦。目前,我国每年有近千万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是民生之根本,研究和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意义重大。
一、多年来思政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多年来思政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较长时间,高校思政专业学生的就业实行统招统分,考上大学,在不少人心里也就意味着“跳出了农门”、“端上了铁饭碗”,学生不担心,家长不操心。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每年需要的岗位有限,思政专业大学生同其他所有专业大学生一样,面临毕业的去向问题,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深造,一部分学生面临双向选择,公务员考试、教师公招、企业及一些民办机构招聘,笔试、面试、体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僧多粥少,种种原因,使得不少人毕业即失业,调查发现,近年来思政专业大学生就业率不高。
(二)多年来思政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原因分析
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办思政课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需要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然而,从每年大学新生的相关资料调查中,思政专业新生当初第一志愿填报思政专业的不多,不少人是调剂过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相当一部分人对思政课、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可有可无;一些单位注重抓经济,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在人才招聘上有性别歧视、重男轻女现象;部分学生认为专业不理想,专业不对口,感觉前途无望,专业学习不认真,技能训练懒散,社会实践更是认为与己无关,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者花前月下,大学四年时光虚度;在就业观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认识片面和误区,眼高手低,挑肥选瘦,这山看到那山高,要求薪酬要高、环境要好、工作要轻松,甚至盲目追求带指标、国字单位、公办单位等等。众多的主客观原因,致使一些大学生错失很多就业机会,给家庭继续增加负担,给社会和国家带来诸多压力。
二、有效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政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实施路径
根据培养方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具有自主学习、人际交往、组织管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够在中小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服务机构从事宣传、教学、科研工作,胜任中小学教师、公务员、企业员工等工作岗位,适应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新时代“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高校思政专业学生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一)党和国家为大学生就业给予政策支持并提供广阔舞台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要方针。在“五位一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强调了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在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过程中影响巨大,提出每门课程每位老师都要注重课程思政,深挖课程内容的育人因素,要求各地党的主要领导要深入学校,走上讲台讲思政课。
(二)社会、单位、家庭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欢迎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社会、各个单位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选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竭力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奉献祖国的岗位和机会。在招聘时遵循相关政策,注重公平、公开、公正,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求职学生,切忌草率走过场或吹毛求疵,坚决杜绝性别歧视。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人皆有之。家长在子女就业问题上要有一个正确的、好的心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职业、薪酬,不对政府和单位提过高要求,倡导吃苦耐劳,倡导奉献社会。
(三)思政专业大学生要发愤图强为顺利就业做好全面准备
本科四年,是大多数人学生生涯的重要学段也是最后学段,自身的三观、专业水平、技能等将在这个阶段得到升华。思政专业学生在本科四年必须做好以下最重要的就业准备:
1.做好职业规划,四年一贯,一年一个台阶。从新生入校起就要振奋精神,新的学校、新的起点,尽快了解培养方案,结合自己情况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明确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实施细则、时间节点和路线图,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章可循;
2.关心、关注时政,使自己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养成每天关心关注国内外、省内外、校内外以及当地时政要闻的良好习惯,及时学习、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要正确看待,深入思考,发掘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3.抓石留痕,夯实专业基础。结合培养方案,认真研习专业课程,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图书馆,深度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各个阶段的理论成果,广泛涉猎相关的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相关书籍,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4.强化师范技能训练,着力特长培养。无论是从事教师职业,还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还是其他职业,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勤学苦练;要发掘自身潜力和优势,找准亮点,精准发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5.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比赛活动,以赛促学。校内外举办的各类比赛以及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和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心理咨询师考试要抓住机会,积极报名参加,认真准备,力争取得好成绩。参赛过程虽然很苦很累,但自身素质在准备和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得到培养、升华,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6.客观评价自己,明确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大三阶段,要对自己的专业基础、外语水平、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综合素质全面分析梳理,做出理性的、客观的评价,明确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做好考研深造准备或就业准备,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7.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切忌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在政策上、经费上是非常重视的,先贤孟子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要正确对待职业、岗位、薪酬、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人际关系,要坚信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不分尊卑贵贱,珍惜工作、敬畏岗位,在奉献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幸福。
结语
高校思政专业大学生要为能赶上这个令人热血沸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家庭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