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主性探究
2019-01-13叶慧斌
叶慧斌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学习自主性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一种态度。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在行为方面受到思维的引导,而人的思维往往分为感性和理性两种,感性思维很大程度上遵从内在本我的意愿,具有一定的冲动性和直接性,感性思维指导下往往会让人产生“头脑一热”即时做出决定;而理性思维则往往是超我引导下的产物,即会根据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等进行综合性的行为考量,使之符合当时的环境现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思而行”。感性和思维的相辅相成构成了人的整个思维体系,并且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的特性。而我们所讲的学习自主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感性思维,以学生学习来举例,就是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或者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进而产生一定的学习动机,在此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具备更大的动力,并且主观意愿上具有很强的驱动力,并且实施效果和效率方面也往往会随之得到较为正向的反馈。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学校教育过程中要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呈现出主动学习状态,进而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本文中我所要探究的是,大学阶段英语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问题。所以就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角度来进行详细的考量:一方面,大学阶段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基本是成年人,所以具备更加成熟的心智和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并且其未来很大程度上就将走入社会,投入各个行业之中,所以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来支撑未来长久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自身进步;另一方面,从英语学科的特点来看,英语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学科,实用性强且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也就更加需要学生具备学习方面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那么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如何做呢?尤其是站在教师教学的角度去考量,我们应当如何做好引导、教导和促进工作呢?本文中我就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的看法,并针对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谈谈我的一些教学建议。
一、明确学生学习自主的阶段和程度
学生的学习自主从哲学概念上来看,可以称之为学习者自主,著名教育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将学习者自主性的问题系统性地阐述出来,并且引发外界的关注。书中认为,学习者自主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学习目标、内容,并且找对方法和技巧,进行成果的总结和问题反思等。而对于大学教育来说,这些界定的内容学生基本都具备,所以作为教师来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明确学生学习自主的内容,并且将其按照先后界定出学习自主的不同阶段,进而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规划,并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明确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步骤和阶段。我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会将学生的自主性定义为三种能力:一是,明确目标,并客观且批判性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是,针对问题找到解决策略的能力;三是,有步骤地展开实践的能力。那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就会结合英语本身的学科特点去制定教学步骤,规划教学策略,从而确保达到一步步实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目标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定义学习自主性,深入学生群体明确学生需求,进而正确定位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方面所处于的位置。就以大学英语教学来看,大学生以上所讲的三种能力方面基本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往往达到的程度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研究,找到基础的大范围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典型的特殊性的问题制定好教学备案,保证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整体步调保持一致,但同时再具体内容上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大学阶段教学形式和基础教育不同,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所以教学模式的选择也就更加多样性。同时大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深厚的英语知识积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塑造语言环境,专业术语的沟通也相对较容易实现。所以也就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偏向于语言的实用性教学。大学课堂和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形式不同,往往是采取走读式课堂,所以教学过程没有传统课堂程式化的缺点。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多的采取对话式、交流式、探究式等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交流、探究从而塑造活跃的,轻松的课堂氛围,通过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心境进而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当知识与学生之间引线的作用。尤其是大学英语课堂,不再仅仅是注重于单词、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是关于英语相关文学、语言知识的探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输出者,更多的是肩负起知识拓展,思维拓展的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视野,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欲望。
三、在习惯塑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语言学习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从而激发其学习自主性。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语言知识积累的习惯。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为引导,给学生布置相关探究、学术探究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地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总结归纳,养成主动学习、主动积累的习惯。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大学举办的各类英语相关活动,如联合英语社团开办英语团体阅读活动,协同学校举办英语竞赛、娱乐活动等,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英语的实际运用,并在运用过程中逐步养成英语的主动积累运用习惯。
总之,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学生基本已经脱离了单纯地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教学的环节,更多是的注重语言本身的实际运用以及英语相关文学解读等方面的教学,也就更加需要学生具备持之以恒的只是积累学习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大学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措施的规划,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