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德于教,筑正确人生价值观

2019-01-13刘丽娟

魅力中国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创设德育课文

刘丽娟

(桓仁满族自治县西江中学,辽宁 本溪 117200)

我们常说语文教学是各学科教学的基础,更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情境寓德于教。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

一、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学不是孤立无依,语文课文内容不论什么题材,内容,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感在里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

(一)在课文中的挖掘德育素材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德育,例如《散步》教会学要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背影》这篇散文,就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关爱父母。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诸如《望岳》、《三峡》等,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敬畏自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至于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看似平淡无奇,但稍加琢磨就能发现其中也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象独具慧眼的伯乐,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从课文的文本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挖掘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为创设课文情境打好基础。

(二)创设情境寓德于教

教师应熟悉各种创设情境的形象化手段,并根据课文中包含的德育素材的不同性质、特点和本校拥有的各项教学设备及科组内“教学资料库”的情况,结合各种形象化手段的效果特点,确定采用何种手段创设情境,必要时还要进行剪接、合并、创新等。如为朗诵选配合适的音乐背景,截取有关视频、电视片段补充课文内容等。例如在教学《背影》这课时,我上街拍摄了许多不同层面人物的背影,让学生在上面寻找自己的父母背影形象,再配上一段充满情感的话,配上《回家》萨克斯曲,将他们带回了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那么美好,那么甜蜜,并有所感悟。又例如在上《敬畏自然》这课,利用多媒体手段,本溪水洞和桓仁望天洞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杰作和魅力,又播放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要爱护大自然,爱护身边的环境,爱护家乡的生存环境。因此说教师在实践当中积极地摸索、认真地尝试和练习,才能最终创设出逼真的课文情境,让学生全身心融人其中以至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德育渗透达到完美的效果。

(三)教师要善于使用创设的情境

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教师在使用自创情境时要善于点拨,不要让学生就如同看一场电影,当时很感动,但过后回到和课文情境不一样的实际生活中还是依然故我。因此,教师要懂得点拨,既要立足于课文又要跳出课文,拉近课文和学生实际的距离,使学生能将课文学习中获得的感情体验和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也可以在课堂延伸中与学生共同完善情境,加深印象,

二、提高德育渗透要联系生活实际

初中生正处在意识形态转变的关键阶段,虽然他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还远远不够,还要经常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与教育。语文课文中经常有一些感人的文章和深刻的道理,其语言优美,逻辑缜密,不仅有对生活道理的揭示,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学生通过学习,会被其中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情感所打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并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因而,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起单纯的道德教育来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被学生吸收。教师要正确引导、说服教育学生,用先进人物和实例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可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学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革命前辈讲革命传统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思想言行,身教重于言教,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是分不开的,在实际生活中又离不开道德规范,所以说德育教育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感悟生活,提到道德情操。

以教材为依托课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那么教材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老师一定不能进行单独的说教,要结合教材,以教材为主开展德育教育。我们都知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要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中的丰富情感,让他们有个基本的情感框架,再通过自己的感悟,吸收其内涵,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三、在课堂教学延伸拓展中完善德育渗透

教学的延伸拓展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而德育教育的渗透也是必然的,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诸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自读课本及针对中学生列出的必读书籍,使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得到自我教育,了解到应该珍惜目前所有,善待身边的人和事。要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空洞的理论、干燥乏味的说教,既倒学生的胃口,也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质疑、去感悟,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也容易接受那些好思想、好道理。因此,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开展话题讨论、专题辩论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谈感想、写作文,生动活泼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结合实际有效完成德育教育的渗透。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用生动的教学感染学生,用情感打动学生,而不是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在课堂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的情境中,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道德境界的提升,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猜你喜欢

创设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