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方式分析
2019-01-13王金龙
王金龙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张坊中学,山东 济南 251600)
教学课堂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平台,针对初中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数学作为初中阶段一门主要科目,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以往的课堂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入的关注课堂教学管理工作,采取科学性的方式对现有的课堂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和整合,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效率,凸显数学课堂管理的价值,以下为笔者对此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一、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现状
(一)管理方式存在滞后性
现阶段,诸多初中数学课堂上因为教师自身呈现老龄化发展趋势,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学习信息技术的操作技巧,总是采取以往的管理模式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这些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课堂上的活跃气氛,可以理解为数学课堂管理的目标为控制纪律,淡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因此教学管理方式存在的滞后性容易降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课堂管理没有体现出教师的教授职能
在新课程标准下,自主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重点,然而教师没有对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给予正确认知,导致学生缺少对自主学习的认知【1】,这样在“多学少将”的情况下,教师自身的教授职能便不会充分发挥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辩证的看待机械学习以及发现学习两种模式,改革以往的课堂管理思想,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三)课堂管理模式单一
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进程中,计算机先进技术存在于每一个行业中,尤其是教学行业,其凭借着自身优势获得诸多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与肯定,而在实际运用期间教师却没有掌握好计算机技术使用的“度”,过度的使用教学技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
二、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有效策略
(一)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两者的友好关系是课堂高效互动的保障,数学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友好关系需要建立在课堂管理基础之上【2】。针对以往的数学课堂管理,教师充当教学的主导者,其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机会少之又少,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和学生的友好管理建立效率,以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及时的解决学习与生活上的事情,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直线有什么特征?两条之间存在哪些位置关系?引发学生思考,之后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机会,耐心的和学生互动,降低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数学课堂活动的进行作为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基本条件,严谨的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针对初中数学课堂管理存在的不足,教师要适当的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与整合,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项目中,充分的感受数学知识,增加学生数学知识储备量,扩展学生学习视野。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适当的使用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使用的时机和时间,因为轴对称图形一词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思维。之后要求学生细致的观察轴对称图形,找到轴对称图形的规律,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的效果【3】。
(三)设计趣味性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力作为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源泉,初中数学教师要想科学的管理数学教学课堂,要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管理方式的创新,在课堂上不仅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还要积极的发挥自身引导职能,最大限度上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挖掘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内涵,丰富教学内容。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总结相似三角形的边以及角度的特征,以比赛的形式赋予数学课堂趣味性,增强数学教育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管理不仅关乎着教师教学的效率,也关乎着学生学习的效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管理工作,采取科学的方式对课堂管理进行优化和整合,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