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2019-01-13宫学玲
宫学玲
(河北省文安县苏桥镇崔家坊完小,河北 廊坊 065800)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也可称为注意力障碍,主要表现为经常容易发呆、走神、眼望老师、学习效率低、作业拖拖拉拉、做题慢等。学生对老师授课内容一知半解,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成绩逐渐下滑,长久下来学习成绩差并且很难提升。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坏习惯导致的,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不容忽视孩子的起点,为孩子赢在起跑线,正确帮助孩子调节注意力问题。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极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在对儿童的研究中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5分钟。小学每课时仅40分钟,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这一学科是非常灵活的,它的意境优美,课本内容大多也是图文并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巧妙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不同的课,选择不同的吸引学生兴趣的方法。如:动画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引入、游戏导入等,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语文课教师在教学时要突出趣味性,在课堂上适当给他们安排一些小表演,通过丰富的课堂小剧本,寓教于乐,让趣味贯穿课堂教学中。
在学习《小马过河》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就是选择的动画导入和分角色表演。这节课的开始是动画导入,大概三分钟左右,孩子们通过看动画片,不仅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是为后来的表演给孩子们提前做好了铺垫。看了动画片,孩子对课文内容大概有了一些了解,所以老师就不用太繁琐的讲解课文了。一节课四十分钟,前边的二十分钟一定要把握好,如果讲解过于繁琐,接下来的二十分钟还是枯燥的“讲”和“听”,那么课堂上学生就会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因为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只有25分钟左右。接着再用大概十五分钟左右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给孩子贯穿一下就可以了。最后的二十分钟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孩子进行课本剧表演。对于小学生而言,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当然,她们也极具表演能力,而语文又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点是与语文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的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学生可以模仿动画片里的说话的语气,小组内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中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激发其求知欲。学生在交流中会获得更加丰富的资料和信息,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也使得学生们的语言艺术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当然,在小组协作学习中,教师要考察个人在小组的贡献,贡献大的同学,教师应及时鼓励与表扬。学生们有了竞争意识,都希望自己在小组中充当重要的角色,也会更加有动力去学。
这样的一堂课下来,我们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培养小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只是我在教育道路上摸索出的一点浅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是语文教学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