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文化思想建设继承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经验研究探讨
2019-01-13吴凤菊
吴凤菊
(西柏坡纪念馆,河北 石家庄 050400)
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使命是领导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柏坡时期的思想建设对实践这一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西柏坡精神中两个“敢于”的精神有助于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两个“务必”的精神有助于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西柏坡精神作为革命精神的一种,构成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有助于推进伟大事业,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从整个中国精神的大框架来看,弘扬以西柏坡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神,有助于实现伟大梦想。
一、重视两个“敢于”精神,进行伟大斗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虽然国家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在世界上都有了大幅度的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但当前发展依旧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应提高对这一历史任务的思想认识,要高度重视一切错误消极思想。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中国共产党依旧要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二、铭记两个“务必”精神,建设伟大工程
西柏坡精神中两个“务必”精神,既要求执政党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又强调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四个“伟大”的关键和决定一环就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把党建设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就要回溯两个“务必”的源头。首先,发扬两个“务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对建设伟大工程最直接最鲜明的启示。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从局部执政逐渐转为在全国范围内执掌政权,主要面临着如何避免执政而骄的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也面临着执政能力不足的考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要坚持两个“务必”思想,回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由大变强的转型过程中如何图强的问题,防止错失历史机遇,造成执政危机,说到底也是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其次,发扬两个“务必”精神,建设伟大工程,就要居安思危,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面临着很多严峻考验,这些挑战对于我们来说,就相当于执政途中的一个个考试。奋斗征程还未到达终点,考试也没有结束,依旧在继续。最后,发扬两个“务必”精神,建设伟大工程,还要艰苦奋斗再创业。在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下,带领人民不断创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取得无数辉煌的业绩。
三、继承革命精神,推进伟大事业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要统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西柏坡精神具有文化属性,弘扬包括西柏坡精神在内的革命精神,有助于促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伟大事业的构成要素之一,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助推器。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本民族文化最基本的态度和观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和纽带。当前,文化自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坚定文化自信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并构成的“四个自信”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大方针。
四、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伟大梦想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基于自己独特民族气质、价值立场、文化观念的意志品质和精神支撑,我们用“中国精神”四个字对其进行凝练。中国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实践,来源于全体中国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和坚定信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虽然是隐性的、抽象的,但在本质内涵上却是方向性的、指引性的。
结束语
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教育经验是我国革命精神的代表,他教育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不但的加强自身的建设,戒骄戒躁,敢于斗争等,一直是我们进步的精神食粮。在新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吸收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教育的经验,不断的学习西柏坡精神,是我党成员适中保持优秀的个人品质,从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