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能源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13冯江

魅力中国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太重焦炉煤气煤气

冯江

(太重集团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能源中心于2012年1月17日正式成立,承担着为太重集团各分子公司提供燃气供应、电力供应、冬季供暖和路灯养护的重任。改革开放40年,让今天的中心成为集团公司安全供能、服务用户、基层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单位。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能源中心正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在太重能源保障事业上实现新突破。

一、能源中心的前身

2012年1月17日,太原重工根据产品专业化原则,实施组织机构调整,将原铸锻分公司煤气厂和太原重工变电站合并,组建新的分公司——“能源中心”。

(一)煤气厂的由来

煤气厂的前身叫“煤气站”。作为当时太重的七项重点工程之一,始建于1955年,1957年竣工,1958年12月正式投产。60年代初,更名为“煤气车间”。

1978年,改革开放的序幕正式拉开。1984年,煤气车间归太重设备口的动能处直接管理。1985年,煤气车间改由动力厂管理。1999年,太重能源供应公司成立,煤气车间隶属于该公司旗下。2003年1月1日,能源供应公司撤销,煤气车间被委托由1998年成立的太重铸锻有限公司管理,并改名为“煤气厂”。2008年1月5日,铸锻公司被太原重工整体收购,名称变为“太原重工铸锻分公司”。煤气厂自此加入太原重工的序列。2009年10月11日,煤气厂关停,在西大道和西五路的交叉口新成立“燃气管理中心”。在煤气厂原址上新建太重大型铸锻件国产化研制基地,即现在的锻造分公司万吨压机厂房。燃气管理中心的名称一直存续到2011年12月31日。

(二)变电站的由来

变电站位于太重北门,它的成立与山西省重点工程——大型铸锻件国产化研制项目(简称万吨压机项目)息息相关。为弥补山西省万吨压机设备空白,太原重工提出建设万吨压机项目。2010年3月23日,该项目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变电站作为配套项目,其设计方案于2010年11月5日被国家电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批复通过。2011年2月正式破土动工,2011年12月31日投入运行。

二、能源供应的历史见证了太重改革开放的发展史

(一)改革开放前:1958年至1977年只供应发生炉煤气

1958年最初成立之时,煤气站的职能定位是通过煤气发生炉,将煤转化为煤气,输送给全厂的热加工单位使用。主要设备为从前苏联帮助设计、引进的12台煤气发生炉、4台排送机和2台鼓风机。额定单炉产煤气量为4000m³/h,最大产气量为2.4—3.03万m³/h。按照当时的设计和工艺要求,12台煤气发生炉开6台、备3台、修3台;4台排送机,开2台、备2台;2台鼓风机开1台、备1台。这些设备伴随着太重的产值从1958年的5564万元增长到1977年改革开放前夕的1.0189亿元。

(二)改革开放40年:中心煤气和天然气供应情况

1.1983年:煤气发生炉实施设备改造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82年,太重的产值从1.1821亿元减少到1.1429亿元。一方面是受当时经济大调整后的企业素质差、应变能力弱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煤气的供应能力因设备老化制约着太重的进一步发展。1983年,煤气车间实施设备技改。改造后,煤气发生炉单炉产气量从4000m³/h提升到6500—7000m³/h,煤气热值达到1250kcal/Nm³,最大产气量为4.2—4.5万m³/h。而太重的产值也从1984年的1.1012亿元攀升到2002年的16.9056亿元。这期间,1994年9月25日,日本能源株式会社代表团来太重参观,交流能源供应情况。

2.2005年:首次引入焦炉煤气

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厂内用户用气量以年平均10%—15%的速度递增,平均每小时用量达到4.5—5.3万m³/h。煤气发生炉效率低、能耗大的缺陷进一步凸显。厂内的煤气管网,不时发生管道破裂事故。最关键的是所有系统即使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依然无法满足厂内用户的煤气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煤气厂抓住当时太原市内民用市场由天然气置换焦炉煤气的有利时机,根据厂内窑炉烧嘴特点,提出引进焦炉煤气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计划。2005年,太重投资1500万元左右,开始引进焦炉煤气。2006年5月18日,钢轮分公司送气成功,标志着项目建成。引进的焦炉煤气热值达到3800—4000kcal/Nm³。全年煤气厂完成煤气产量3.05亿m³,供应焦炉煤气1886万m³,基本满足了太重这一阶段的需求。2007年,太重的产值达到82.3525亿元。

3.2008年:发生炉煤气、焦炉煤气和压缩天然气三气并存

2008年,在太重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集团规划煤气发生炉逐步关停,煤气供应的重心从发生炉煤气向焦炉煤气转移。由于焦炉煤气存在冬季供应异常的风险,煤气厂又新引进了压缩天然气(CNG)。此时的太重首次出现发生炉煤气、焦炉煤气和压缩天然气三气并存的局面。

4.2009年:彻底解决燃气供应的瓶颈

2009年10月11日,煤气厂正式关停,燃气管理中心成立,正式宣告煤气发生炉系统退出太重的能源供应历史舞台。从此,太重不再生产煤气,改为全部转供。能源供应模式从生产服务型转型为管理服务型。这一年,太重的产值高达114.2252亿元。2010年,是燃气管理中心正式运行的第一年,厂内形成了日常以焦炉煤气为主,冬季辅之以天然气、空气、焦炉煤气三气混合燃气的供应模式。压缩天然气(CNG)留作应急备用。2012年11月21日,管道天然气引入太重。燃气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为:焦炉煤气70万m3/日;管道天然气60万m3/日;混合燃气100万m3/日,彻底解决了燃气供应的瓶颈。这标志着太重的能源供应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5.十八大后:焦炉煤气和天然气供应量情况

从2012年开始至2018年,公司焦炉煤气供应量从1.22亿立方米持续下降至5941万立方米;天然气供应量从584万立方米下降至274万立方米。这种变化趋势,一方面反映出国际国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行业内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给太重带来的不利影响。从2012年到2018年,太重的产值总体下滑,从167亿元下降到117.7亿元;另一方面表明能源中心通过实施设备改造、加强过程管控,使用户的单位产品能耗逐年下降。虽然客观上燃气总需求量降低,但是有利于用户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三)2011年:新建重工变电站

1.110kV变电站投入运行

变电站作为太原重工唯一的变电站,设计电压等级为110/35/10kV,供电总容量为13.1万kVA。配备6.3万kVA和5万kVA两台主变压器,为冶铸炼钢新系统和锻造万吨项目提供电力供应,另有1.8万kVA的直供电源为冶铸分公司30吨电炉供电。2011年12月31日正式开始送电。

2.十八大以后的电力供应量情况

从2012年开始至2018年,供电量从2630.59万千瓦时攀升至1.0024亿千瓦时。数据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从2012年开始,炼钢新系统和万吨压机项目逐步达产达效。特别是从2017年开始至今,公司钢轮钢锭批量化项目带来的规模效应。2018年,供电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创造了变电站建站以来的新高。

(四)2014年:新增厂区路灯维护的任务

2014年,公司将厂区路灯维护任务交由能源中心负责。从2014年至2018年,中心通过线路改造、灯杆更换、路灯修理、LED灯引进、节能计划实施,每年平均亮灯率实现98.5%,超过国家标准。

(五)2017年:将厂区供暖纳入职责范围

2017年5月份,《太原市大气污染防治2017年行动计划》出台,要求市区范围内建成禁煤区。公司决定从2017年采暖季起,由能源中心肩负起厂内天然气供暖的职责,替代过去的燃煤锅炉采暖。9月份,开始实施厂区办公楼采暖和厂房热辐射采暖改造。11月上旬,项目完成并开始运行。能源中心负责维护厂区内燃气管网、调压设备和集团机关、重工科技大楼、能源中心、起重机的4台燃气热水锅炉。为高效、规范管理这些设施设备,中心陆续制定出《采暖锅炉运行管理制度》、《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卫生清洁制度》和《维修保养制度》。从2017年11月13日开始至2018年3月31日采暖期结束,累计天然气用量95.6725万m³,中心圆满地完成了公司交办的新任务。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中心的改革发展和取得的成果

(一)管理改革和结构调整:人员精干、运行高效

2012年1月30日,能源中心设立“两科两站”,分别为综合科(含财务职能)、设备科、燃气站、变电站。各项职能基本理顺后,财务科开始独立运行。2016年4月11日,成立生产科,形成“四科两站”的格局并持续至今。

(二)安全管理和服务用户:从未发生过责任事故

在安全管理方面,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各项考核指标完成的基础上,截止到2018年已累计安全运行2539天。2012年,中心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2013年,开始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2014年至2018年,中心坚决贯彻“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实现了安全文明生产目标。中心连续6年被集团公司授予“集团公司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在服务用户方面,一直恪守“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012年克服太原市相关焦化厂相继关停对太重造成的严重影响,竭尽全力增加CNG供应,基本满足了用户用气需求。2013年,首次建立用户满意度调查制度,主动开展用户拜访活动,将燃气供应质量从15-25KPa提高到18-25KPa。2014年,根据用户特点,为用户量身制订服务方案和应急预案。2015年,中心积极争取,将太重列入省内电力用户直接交易政策范围。至2018年,已累计降低用户用电成本700万元。通过三次降低厂内用电价格,切实为降低用户成本做出突出贡献。2013年到2018年,用户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99分,充分说明了用户对中心的高度认可。

(三)党建群团工作:多次获得省、市、集团各类荣誉

中心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为中心健康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2014年被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评为“全国优秀车间”。2015年、2017、2018年三次被省国资委评为“省属企业文明单位”。2014年被团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2018年被省国资委团委授予“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近几年,陆续被太原市总工会授予“省城职工诚信文明示范岗”、“全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和“模范职工小家”称号。获得集团公司授予的主要荣誉有:“红旗党支部”、“文明和谐单位”、“学习践行太重核心价值观典范单位”、“先进工会”、“先进女职工委员会”、“四三三”工作示范单位、“厂务、党务公开示范单位”、“讲·比活动先进单位”和“老龄工作先进集体”等。

四、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40年,能源中心伴随着太重的发展变化,经历了许多新的问题和考验,但始终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中前进的。这离不开集团、重工党委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中心干部职工的敢闯敢干,离不开兄弟单位的支持帮助。主要的经验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深化顶层设计,超前规划能源需求

1958年引进的前苏联煤气发生炉系统,有力地支撑了太重近25年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初的1983年,面对百废待兴的重机厂,太重又果断实施设备技改,基本满足了1983年至2004年的能源需求。从2005年开始陆续引进焦炉煤气、压缩天然气、管道天然气,最终在2009年彻底解决了燃气供应的瓶颈。尤其是管道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既符合当前的环保要求,又能满足太重未来发展的燃气需求。即使将来焦炉煤气因环保压力停供,中心现有的管道天然气可随时替代,用户只需改造窑炉烧嘴即可。

(二)坚持以用户满意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

纵观能源中心改革开放40年,既是能源供应的40年,也是服务用户的40年。做好能源供应让不同用户在不同时期都满意,这不仅是改革开放40年来能源中心始终贯彻的根本理念,也是今后能源中心发展的根本遵循和重要保障。

(三)坚持推进价值观铸魂工程,树立发展自信

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创民指出,“太重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的实践落地,是我们60多年企业文化传承的血脉,更是他人难以复制和移植的‘基因密码’。”能源中心改革开放40年,同样验证了这一判断。1998年前后在太重最困难的时期,当时煤气厂一大批有经验、有技术的职工,没有离开太重,而是照常上下班,风雨无阻。这内在的原因,就是太重核心价值观把职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进入2000年后,太重迎来高速发展期。由于此时的发生炉、排送机基本濒临报废,几乎天天都需要抢修、大修。这时煤气厂的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太重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背后的原因,依然是太重核心价值观鼓舞着广大职工。未来能源中心的持续健康发展,仍然离不开太重核心价值观所发挥出的重要支撑作用。

改革开放是尚未完结的历史,总结过去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太重能源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以此为始,能源中心在继承太重光荣传统的基础上,要继续做好太重的能源保障事业,继续坚持改革创新,不断适应太重能源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无愧于公司的重托、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太重焦炉煤气煤气
煤气爆炸
煤气发电机组DEH控制系统的优化
山西运城建设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
陕焦化工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开工
夕阳太重
焦炉煤气生产LNG余气制氢工艺及问题讨论
不停输带压开孔封堵技术在焦炉煤气负压管道检修中的应用
看太重了
没看清
长得太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