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沟通障碍与有效沟通
2019-01-13周立
周立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沟通是通过语言和身体语言与沟通对象的交流,实现一定沟通目的的过程。它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传递、交换或分享任何种类的信息的任何过程,如果传递、交换、分享成功,则沟通成功,该沟通是有效沟通。如果传递、交换、分享失败,则沟通失败,该沟通是无效沟通。
一、沟通障碍
在人际沟通中,一些不利因素会引起沟通交往的障碍,主要包括:
(一)语言差异障碍
这一点显而易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内部沟通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共同的语言又常是民族的特征,语言就本身的机制来说,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各个成员服务,但社会各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会影响到语言,而造成语言在使用上的不同特点或差异。正是特点的不同,差异的存在,造成语言障碍从而形成沟通的障碍。
(二)年龄差异障碍
不同年龄之间的沟通因所处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等原因会产生沟通障碍,如,通常所说的代沟。
(三)各种偏见障碍
每个人的认知程度水平都是有限的,相对的,很多人都带有偏见。这些偏见开始时是组织内某个或某几个人的说法或者是抱怨,久而久之就行成了一种偏见,造成认知的偏误。
(四)自我认知障碍认知译自英文,即认识。在现在心理学中通常译作认知,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过程。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认知活动是人对外界信息进行积极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造成认知差异和自我认知障碍。
(五)个性特征障碍
这主要指由于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造成的沟通障碍。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不同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为沟通带来困难。个性的缺陷,也会对沟通产生不良影响。一个虚伪、卑劣、欺骗成性的人传递的信息,往往难以为人接受。
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沟通漏斗”的效应,它也直接影响有效沟通。
“沟通漏斗”是说信息传递者传达的信息会呈现一种由上至下的衰减趋势,就像漏斗的特性在于“漏”。对于沟通者来说,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思想、信息,当你在众人面前或在会议场合用语言表达你的信息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20%了,也就是你说出来的信息只剩下80%了。而当这80%的信息传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理解能力等关系,只剩下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了、消化了的东西大概只有40%。等到这些人遵照领悟的40%具体行动执行时,已经变成可怕的20%了。
从以上数据看来,“沟通漏斗”效应非常影响工作的成效。在工作过程中如何提高执行力,尽可能减少“沟通漏斗”效应,才能更好地理解、更出色的完成工作。
二、有效沟通
所谓有效的沟通,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将思维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接受。
沟通作为一门学问,应该是建立在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学科之上的综合性学问,要想有效、成功地沟通,沟通者必需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敏捷的思维、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语言表达技巧、丰富的社会阅历、对现代传媒手段的运用等能力,这些都是沟通作为一门学问和艺术的集中体现。
有效沟通的条件包括以下三点:
(一)情商决定沟通
情商的四个部分:认识自我、控制情绪、自我激励、人际关系思考,都从不同方面决定了沟通的成败。
(二)良好的文化素养是前提良好的文化素养是前提,比技巧更重要的因素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举手投足间展示内在的修养和素质。
(三)语言表达能力是基础
生动形象是语言魅力的基本因素,语言的幽默风趣能使你到处受欢迎,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人的内在气质在语言运用中的外现。
说自己想说的话,用别人想听的方式,说自己想说的话,先要有和谐的气氛,建立亲和感,让对方有安全和信任的感觉,观察与聆听,沟通的意义还在于对方的回应,建立共同信念与共同价值。
其次,有效沟通还要了解八项心理法则。
因果法则:每件事的发生必有其背后的理由。
报酬法则:你的报酬绝对不会超过你的付出。
控制法则:假如你能够完全掌握你所期待结果的原因,就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生活。
相信法则:你所相信的任何事,只要投入感情,一定可以实现。你的信仰会左右你的现实生活,你的态度永远 符合你深信不疑的信仰与观念。威特利说:你的想象力就是未来美景的预告片。改善生活首要由改变你的梦想开始。
专一法则:心中念念不忘的东西,会在生活中成长扩大;你越是想一件事,你的心思就越会被 它占据。
物以类聚法则:你是一个活生生的磁铁,你无可避免地会把那些和你的主要想法一致的人与事吸引到你的生活当中。
反映法则:你的外在世界反映了你的内心世界。
农场法则:欲速则不达,从长远来看自己,抱着十年的眼光。谨记你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生命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控制别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