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兵马旭感动中国

2019-01-13江卉朱勇

幸福 2019年27期
关键词:巨款军医供氧

文/江卉 朱勇

1947年5月,14岁的穷苦孩子马旭参军入伍,从黑龙江省木兰县农村来到哈尔滨。在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半年后,她成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一名卫生员。

“从小生活在日伪统治下的东北,我尝尽了亡国奴的滋味。”马旭说,“没有国哪有家,保卫祖国就是保卫家园。”

在战场上,她救死扶伤。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马旭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并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等荣誉。20世纪60年代,她被调入空降兵部队,成为一名军医。

在部队,她兢兢业业。看到部队训练跳伞,马旭向上级申请:“部队同志都跳伞了,如果不能和他们一起跳,我这个军医就是废物。战士们生病、受伤了,要及时治疗,我必须跳伞。”

然而,身高1.53米、体重仅35公斤,马旭的身体条件不符合跳伞标准。

一次次被拒绝后,马旭决定偷学动作自己训练,逐渐掌握了跳伞要领。最终,她获得了和男兵一起训练的机会,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

此后20多年里,马旭跳伞达140多次,一度创下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和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两个纪录。

马旭没有孩子,原打算连婚也不结的。同为军医的颜学庸是马旭工作上的好伙伴,两人都喜欢搞发明创新,共同的理想让他们走到了一起。1963年成家以来,两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俩瞄准军队需求,攻克了许多科研难题。

空降兵部队赴高原伞训,缺氧环境让官兵呼吸不畅。为此,马旭夫妇研制出高原跳伞“供氧背心”。为了验证效果,他们20多次从天而降,甚至在花甲之年还从高原跳伞。“供氧背心”填补了空降兵高原跳伞供氧上的一项空白。

几十年来,马旭夫妇的科学研究从未停止,他们在军内外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还完成多部专著。

去年9月13日,马旭夫妇来到武汉一家银行网点,提出转账300万元。

从此,马旭向家乡捐款千万的消息,被媒体广泛报道。有人为老人的爱心点赞,也有人质疑巨款的来源。

马旭回应说:“这是一分一角攒起来的,我们俩舍不得花钱,一辈子穿军装,15元一双的鞋要穿很多年。70多年来,大部分工资都存入银行,再把利息算入本金,越存钱越多。”

除了工资,两老发表文章、转让科研成果,也有部分报酬,这些都成为1000万元捐款的一部分。熟悉二老的人说,不必怀疑千万巨款的来源。对自己小气,对他人大方,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今年4月8日,马旭再次向木兰县捐款,当天转账700万元。至此,她捐款千万元支持家乡办教育的心愿完成了。黑龙江省木兰县将建设一座以马旭名字命名的文博艺术中心,建成后将开展马旭事迹展览、革命传统教育等文化教育公益活动。

如今,马旭的事迹家喻户晓,许多地方邀请她参加各类活动,她大多婉拒。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部队给的,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活着,我们还会继续攒钱、捐款,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国家。”

猜你喜欢

巨款军医供氧
基于氧烛供氧的“奋斗者”号载人舱内一氧化碳浓度分析
军医
战时中国社会观察的一个新视角——评戈登的《一个英国军医的中国观察实录》
我的军医爸爸
巨款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爱的供氧等
谁窃走了巨款
可疑的巨款
巨款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