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

2019-01-13辜瑞谊

中国建材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铺设沥青路面

辜瑞谊

(青海省海西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0)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尤其是西部地区。近年来,为了发展经济,西部地区在公路建设上也大量投入,比如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海拔较高、昼夜温差较大,自然条件较恶劣,因此在公路施工中,普通公路的沥青使用方法往往不适用,必须针对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采取特定的措施,严把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关。

1 高原沥青公路施工技术的难点

高原地区沥青公路的施工面临很多的技术难点。首先,由于高原地区的海拔普遍较高,比如青海省全省的地势呈现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较高、向东倾斜,呈阶梯下降的局面,东部则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特点多变,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昼夜温差极大,紫外线也较强,在这样的海拔高度和复杂的地貌特征下进行沥青公路路面的施工很容易导致沥青的提早老化。沥青本身具有低温脆性的特点,高寒地区恶劣的环境更是会加剧沥青材料的老化,让沥青的流变性和粘附性大大降低,采用这样的沥青材料进行公路施工势必造成施工质量的降低,产生路面病害。其次,沥青混合料的搅拌温度在160度左右,等温度降到120-130度才可以进行施工碾压。由于西部高原地区海拔较高,高原地区的温度下降过快,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很难让沥青保持合适的施工温度,温度过低会导致沥青混合料很难实现平整度和压实度,对公路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让路面在早期就出现质量问题。同时,由于高原地区昼夜温差较大会影响沥青路面的流变性能,因此高原地区经常出现沥青路面的裂缝问题,导致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下降,严重影响施工道路的使用寿命和驾驶员的舒适感。最后,由于高原地区降水量比较集中,尤其是长期低温雨雪杂质进入沥青路面,会对路面的结构造成破坏,从而出现路面病害。

2 高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2.1 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在高原公路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高原地区的自然条件,根据高原地区的特性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公路的质量有所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把沥青的搅拌放在室内进行,这样能够保证温度不会下降过快,在机器的辅助下连续进行施工。机器的搅拌要均匀,铺设的时候要用压路机快速碾压,促进其成形。沥青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因此选择材料一定要严把质量关,要达到高原地区施工的要求。同时,在沥青材料的存储方面,要充分考虑高原地区的特殊性,防止温度变化导致的材料变质问题。通常在高原地区施工,必须通过实验来测算最优的材料配比方案,可以参考高原地区其他施工路面的配比,然后根据当地的施工情况做出一些调整。在试验中要确定好施工所用的沥青材料的数量、种类和质量的级别,同时对配比好的材料在一小段路面先进行预施工,质量过关后再开始大规模铺设。在施工材料的处理上,沥青材料的搅拌中温度、矿料,油石比等都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公路施工中选择的机械设备一定要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同时可以进行持续的搅拌,对于沥青材料一定要搅拌均匀,防止材料出现结块或者粗细不均的情况,不符合高原地区施工要求的材料一律要停止使用,对于搅拌完毕的材料要进行重量测量和温度检测,符合标准后才能开始施工。

2.2 路面施工过程的控制

在高原地区的沥青路面施工过程开始前,要对路面进行清理和干燥,安排好各种机械设备的配备和施工人员的分配,同时确定好公路铺设的厚度和速度。一般来说,在高原地区的沥青材料选择中,乳化沥青混凝土比较合适,虽然造价相对较高,但是却能够很好地适应高原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普通的混凝土稳定性较差,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比如变形等,因此要选择稳定性较强的沥青材料进行施工。同时,在沥青混合料的配比中,一定要减少油的比重,注重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过低又会影响公路施工中道路的透水性和压实度,因此在最后进行搅拌时,要加入适当的常温矿粉来吸收温度,搅拌一定要均匀。在材料的运输过程中更要控制好沥青材料的温度,这样在公路的铺设中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让路面可以压实。施工现场一定要有专人负责材料数量的管理以及调度工作,沥青材料装车前要将油水混合液涂抹到车辆的底部和四周,避免沥青粘附在车厢上。在材料的运输过程中必须有保温方法,装卸材料时要有专人负责监督,确保材料不会浪费或者对刚铺设好的路面造成污染。

沥青路面混合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就要开始正式的路面摊铺工作。沥青材料的摊铺一定要确保速度均匀,最好以每分钟2~6米的速度向前推进,在沥青铺设的过程中,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指挥,铺设过程不能中断,摊铺结束以后,还要根据高原地区路面施工的要求对路面质量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沥青路面有一些混合料掉落或者铺设不均匀的情况,要及时进行修复,必要时重新进行摊铺,然后再对质量进行重新检查,满足高原地区路面摊铺的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要用直径6毫米、拉力800N的扭绕钢丝,同时在每隔5米的地方放置钢丝支架,确保道路摊铺的质量,为下一步的施工奠定基础。

对沥青路面进行初压是保证混合料密实度的关键,要保持较高的初压温度,这样才能提升压实的效果。在初压过程中,要对喷水的次数合理确定,防止温度下降过快,同时要对沥青路面进行复压,这样才能提升路面的压实效果,复压时材料的温度最好在120度以上,机器设备可以采用气压超过0.7MPa的轮胎压路机。新铺设的沥青路面要重复压实5-6次,速度控制到每小时4公里以内。终压能够消除路面的轮胎痕迹等,通过2-3次的终压,将速度控制在每小时2公里,从而确保路面不存在痕迹。沥青路面铺设完毕以后,要通过洒水进行养护,让沥青路面能够长时间保持湿润的状态,同时在路面施工的两段进行交通管制,直到路面符合要求后才开放通行。

3 结语

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温度条件决定了在沥青路面铺设时一定要控制好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路面行驶的安全性。只有不断加强质量控制,并根据高原地区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公路工程。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铺设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较深水柔性软管垂直铺设安装模拟
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研究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CRTSⅢ型板式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