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领域建筑材料质量监管对策研究
2019-01-13刘荣祥
刘荣祥
(扬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站,江苏 扬州 225002)
1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建材推荐目录和信息公开
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种类繁多,量大价高,大部分种类生产门槛低,有利可图,造成生产厂家过多,产能严重过剩,质量良莠不齐,使得价低质次的建筑材料和设备有机可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学校、医院和基础设施等项目,是政府为社会和百姓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涉及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的声誉和形象,这类项目建设用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应该慎重。有关部门可以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建筑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推荐目录,目录中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确定以结构、重要功能、高价值、大宗等属性为参考。
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入围评审办法,将有资质、有信誉、有业绩、有质保体系的供应商评选进目录,并对目录中的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将无资质、作坊式供应商剔除在外。评审办法中如下几点特别重要:一是建立专业化评审组,评审组专家成员应为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专家,避免行政化,建立抗干预机制;二是评审规则要科学,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三是评选过程要公开,结果要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 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制度,防范低价中标风险
最低价中标的原则是国际工程招投标的惯例,即符合合同的授予,应采取报价对购买者“经济上最有利”的标准。但是在我国的实践中,歪嘴和尚念歪经,最低价中标失去了限制,已导致投标人恶性的、单纯的价格竞争。供应商为了中标,不惜报低价,中标后一旦发现价格报亏了,就采取偷工减料等方式铤而走险,以次充好获取利润,这些做法对于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均带来了巨大隐患。
3 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材料登记信息系统
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材料登记信息系统,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进场验收的监督。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当抽查主要工程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在质量监督实践中,监督资源少和项目多的矛盾非常突出,客观上抽查的广度和深度是不足的,怎么把有限的力量用到刀刃上,笔者认为及时掌握项目施工现场使用的工程材料和建筑构配件基本信息是前提,掌握了现场的即时信息才能使监督抽查更具效能和威慑力,这也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的背景之一。江苏省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值得借鉴和参考,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发布了《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政府令,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影响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工程材料,工程材料供应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到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依据这条规定,笔者开发了质量监督工程材料登记系统。系统对工程材料的登记管理按照三个环节依次进行:一是材料供应商按要求递交相关资料进行单位及供应产品的登记;二是施工单位和供应商签订工程材料购销合同,并根据供应商在系统中已有的材料供应信息将合同在系统中进行登记;三是在工程材料进场验收时将有关信息进行登记。工程材料、建筑构配件的登记,促进了生产厂家健全质保体系,合同的登记,规范了建设各方合同行为,明确建设各方责任,材料进场验收信息的登记,对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材料状况,规范材料验收行为和合理分配监督资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 加强监管
加强参建单位项目现场工程材料和设备质量管理环节的监管。工程材料和设备的来源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建设单位采购,另一种是施工单位采购。工程材料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组织施工单位共同进行进场验收,按照相关规定,验收三方责权清晰,各办各事,各负其责。但实践操作中,由于验收三方的利益关系,有时会影响验收的规范性,差不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铤而走险闭两只眼时有发生,危害很大,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监管难度较大,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显得非常重要。
1)加强设计变更的监管。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设计施工图中材料和设备的变更,变更是允许的,但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和原则,通常涉及结构性材料、功能性材料等必须经过原设计单位的同意并签发变更通知单,必要时还需通过原图审机构审核,如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品种规格等级、节能材料、门窗幕墙以及相关重要设备等,严禁违规擅自变更,严禁牺牲质量、品质和性能仅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变更。我国实行商品房预售,买房的时候,外墙设计是石材幕墙,可是接收房子时外墙变成了一体化保温板,表面看上去似乎差不多,成本和品质相差很大,因此,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明确设计变更时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职责,规定设计变更流程,规范设计变更的行为。
2)施工现场留样制度,严查抽样见证不规范行为。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构建一套系统、完善的施工现场留样制度,并对抽样见证不规范行为给予严格查处,避免不规范行为的滋生和蔓延,进而有效提高建筑材料质量。
3)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督抽查。为了从源头上进一步提高建筑材料质量,需要专业部门和人员随机开展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严查以次充好、掺杂掺假、质量安全不满足国家标准等违规、违法行为,对抽查发现的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行为要责令其整改和处罚,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确保工程质量的整体质量。
5 加强材料检测机构的管理,探索检测责任可追溯
材料检测机构整体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决定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材料检测机构的管理,并明确检测部门应该承担的基本职责,确保检测责任可追溯。同时,还需要落实材料检测机构的质量体系运行考核,对质量管理方案落实情况给予实施跟踪,规范检测市场,使一批检测能力高、技术和管理先进的材料检测机构成为工程建设监管的帮手,进而确保工程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
6 鼓励使用绿色、新型材料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生态环保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重视,绿色、新型材料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生态水泥、能源节约型绿色建材、环境友好型绿色建材、空间绿色建材等,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达到节能、节地、保护生态的目的,更好地发挥绿色、新型材料的优势,有效推动我国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
7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法律、政策、业务培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材料质量管理人员对标准、规范不够熟悉,导致材料质量管理工作受影响。为了确保建筑材料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则需要鼓励和要求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对现有的建筑材料行业标准、政策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强对材料质量管理人员开展行业法律、政策、业务培训,这样既可以提高材料质量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还可以提高材料质量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