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2019-01-13闫伟
闫伟
(河南省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河南 安阳 455000)
当今社会,汽车业飞速发展,现代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上,现代汽车的维修也与原来有很大的不同。尽管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都有了较大的改革和创新,但由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汽车技术发展的步伐,所讲授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和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教学环境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引进更先进的汽车实训实习装备,更要改革教学方法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便是其中的一种。
一、教材模块化改革
目前部分技工院校仍然采用的是“分科教学、单科独进、理实分家”的模式,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科和学科之间、理论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脱节,难以保证实习教学的主导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打破学科与学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界限,实行一体化教学。
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中,学习目标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汽修的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题有效地整合成一本教材,在实习教学中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习课题中,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由实习课题决定,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汽修专业正在进行模块化教材的编制。把每个模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模块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中,既可以先讲授理论内容,以指导实践操作;也可以从生产实习开始,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还可以在实习教学中,就现场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辅导,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多样性
完善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模式应该配合较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笔者所在学校汽修专业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加工任务书等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及视频与课件,结合加工任务书,详细讲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与实习知识,并且适当采用高效课堂模式,让学生分组讨论与展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将课题的操作要领分解讲解,对一些细节和关键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照分解动作进行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通过课件还可了解到各种生产实践经验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加强教辅人员配置
由老师一个人来应对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力量显得过于单薄。主要是学生的管理工作难度大,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凡是实行一体化教学的科目,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学生有点散,教学不能保证对每一位做到均衡照顾,有些学生主动性强、接受能力强的,可能受到的关照就多些,成长也快些,而有些同学,可能因为跟不上步伐,会渐渐告别“热爱”两字。按目前汽修车间的设备情况,每一个车间安排一至俩位教辅人员是必须,他能协助老师管理学生以及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管。对于教辅人员可以从优秀的学生中选取,采用“以老带新”的办法,给予适当津贴,也对学生有一个激励的作用。
四、继续强化校本教材建设
“一体化教学”实用的教材显得非常重要,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我认为学校有必要花力气去鼓励老师进行编写。现在大家都比较怕麻烦,愿意使用拿来主义安排自己的教学,照本宣科,没有特色,但没费精神。如果真的要编出教材来,投入的精力是很大的,绝大多数人都望而生畏。所以,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来是有意义的。
五、加强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的建设
(一)按照划分的教学模块,分别建立各个模块的校内实操室。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对每个模块的实操项目进行细化,再针对每个项目配置足够的设备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所需的设备资源进行整合、配套,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投资。
(二)单靠学校的投资很难满足模块化教学对设备的要求。一定要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提高。比如说一些4S店、大型汽车维修厂、汽车美容店等。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法进行。校企合作的较好方式是对口培养,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然后到实习基地就业。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过程中,学校有针对性地聘请企业高工高管现场操作,指导学生对实际故障进行剖析、排除。这样可以较快提高学生的实际维修能力。
综上所述,实践方能出真知,理论是实践的产物和结晶。在汽修专业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将有限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针对汽修专业的研究与探索中,时代和社会需要更加具有专业水平与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就要求产学结合,互相作用。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开展关于汽修专业产学一体化的探索,实现为祖国培养优秀汽修技术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