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
2019-01-13于红超
于红超
(郑州市技师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学前教育职业技能的途径
(一)职业情感的培养途径
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泉。在这项能力的培养上,加强职业认同感,是首先要做的事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爱上这项职业,方能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职业认同感的获取,主要通过职业的行业地位和职业的趣味性决定的。
(二)职业知识的培养途径
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具体到学前教育的职业知识上面来说,陈述知识,可通过读书等方式获得。程序性知识,则是通过对陈述性知识的实践,转化而来。具体方式可以是:社会实践、观摩教学活动等方式。
(三)职业技能的培养途径
只有一颗爱自己职业的心和充足的职业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职业技能如何,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个幼师的职业能力。如果说职业情感是首要条件,职业知识是必备条件的话,那么职业技能则是决定性条件。职业技能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个从业者的优秀或者普通。实训和定岗实习,无疑是检测和培养职业技能最好的方式了。
二、学前教育职业技能的方法
(一)职业情感的培养方法
首先,由于当今社会对幼师这个职业,很多的评价语还是“看孩子的”。这导致很多幼师,自身对这项工作,没有崇高的敬意。在这方面,校方可以多安排一些演讲、讲座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好的理解学前教育这个行业,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声望和薪酬的转变。从而使学生能够热爱自己事业,激发学生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专业性和科学性,应当在这样的活动中有所体现。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理解自身这个专业的独特性和必要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情感。
其次,很多学生在学习学前教育之前,可能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幼师这个职业。学校开学之初就可以通过实地训练,让学生和实训基地幼儿园的孩子们开始接触。趁学生还未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就开始尝试融入幼师这个角色。那么相对来说,比毕业之后迅速融入,对学生的难度会更加的小。这样,学生也有了自己的一个过渡期。可以从最初的,和孩子们的讲故事这种最基础的方式开始,慢慢的再开始尝试协助实训基地的老师,开展一些活动等等。甚至慢慢可以开实训,让学生开始上岗,体会好课堂上作为一个幼师应该做的工作。这样,学生的职业情感就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得到了良好的培养,方见成效
(二)职业知识的培养方法
首先,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大部分还是通过读书等方式。所以学校在这方面,必须严格重视起学生的上课情况,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课表,严抓自习课。保证好学生上课的课堂效果。另外,可以多多开展一些读书角、文学比赛、演讲比赛等等活动,让学生激发起对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其次,程序性知识则对陈述性知识的一次实践转化。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除严抓课堂效果,保证课堂上需要学习好的理论基础知识外,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幼儿园等等场所,去辅助老师带领孩子们参加户外活动。甚至直接走上讲台,开始授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技能,为以后参加工作走上幼师岗位,保证了扎实的技能基础。见习活动虽然不是直接就开始了学前教育工作,但是有助于学生将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转化成自己的职业技能。实习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提前了解和熟悉学前教育这项工作。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加深自己对职业的热爱,同时能够有助提高学生自身的一个观察和反思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师的职业技能,也可以让学生逐渐的反思,在课堂上还不太熟练一部分理论基础知识。当学生了解自己这些陈述性知识不足的时候,会主动返回到自己的课堂内,认真地学习这些知识技能。这样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中。也有效的激发起了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两者相辅相成,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好专业知识,迅速的进入到教师这个角色。避免了学生真正走上岗位的时候出现胆怯,恐慌忙乱等等心理。
(三)职业技能的培养方法
首先,可通过小组项目式实训来实现。这种方式大多是通过三人一组的方式来进行的。分组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薄弱项,让小组的成员可以内部相互的协调,优势互补。这项活动,大多是在幼儿园实训基地完成的。在这项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是真实的职业情景。譬如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等,这能够很好的让学生适应幼师这个工作。这项活动涉及学前教育的方方面面,能够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呈现阶梯式的上升状态。并且这种训练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在实践中反思和整理。等到学生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相对正确的教育体系技能。
其次,多岗培训也是非常的重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够上岗。学校培训实训基地和实际参加工作后的校园环境和岗位,可能有轻微的不同。有部分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差,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在自己的固定岗位上,能够有效的完成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但到实际的幼儿园的时候,可能没有办法完成。这和每个学生自身的适应性有一定关系。所以,在学校的实习过程当中可以安排多个岗位的实训。另外,早期教育的美术、舞蹈等等方面都要涉猎。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该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的专业,能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岗位。
三、结语
所以,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幼师,学校要从课堂入手,延伸到课外的实习再回归课堂。通过情感、知识、技能三方面的综合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迅速成长为一个社会所亟需的人才。该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的探索,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地摸索和尝试。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尽快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各个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所需要的多方位的专业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