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

2019-01-13梁佳意

魅力中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课堂教学

梁佳意

(广东省惠东县梁化中心小学,广东 惠东 516300)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导入设计,使得课堂导入不会偏离教学主题,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应用符合他们认知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教师要在导入过程中要表现的和蔼和亲,依据授课内容给学生讲述他们喜欢听的事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故事导入形式

小学时期的学生生理与心理上发育的还不够成熟,导致这一阶段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对于自己喜欢的故事更是欲罢不能,因此教师通过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故事导入的教学形式。通过故事的形式,能够有效为学生构建出活跃的学习气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活跃、自由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有着很好的缓解作用[1]。例如,当学生学习《雪孩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将一下雪孩子的故事,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深入的对课文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在将故事的时候要突出雪孩子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学生对雪孩子充满了好感,激发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会将自身精力都放在学习课文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问题导入形式

提问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小学生都具有着探索欲强、好奇心重等特性。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利用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设计出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从而更好提升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的去探究新知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北京》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暑假的时候出去旅游了吗。”当学生回答出去过的时候,教师再问:“去的是什么地方呀,去没去过北京,如果没去过那么你们想不想了解北京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可以有效地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对于课文的学习更加期盼。从而自发的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画面导入形式

视觉上的体验会给人带来良好的感官上的冲击,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有着很好的作用[2]。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来设计出对应的画面导入。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文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歌曲《泼水节》第一段歌词:“为了那神往已久的传说,晶莹的水飞溅最美花朵,跳起依拉贺,敲起象脚硭锣。”接着用抒发情感的语气去向学生描述西双版纳泼水节的热闹景象:“泼水节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的傣族节日,庆祝活动长达三至七天。同时当地的气候温暖湿润,树木葱茏,蔓藤盘根错节,不少珍禽异兽,如亚洲象,犀鸟,孔雀,黑冠长臂猿都生活在这片热带丛林里。而西双版纳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番……”通过这种形式的导入,让学生神往西双版纳的景观,提高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对学习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激趣导入形式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发展还不是很完全,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如有的学生喜欢体育,有的学生喜欢美术等等,导致学生出现偏科的现象发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3]。当学生对语文有了学习兴趣的时候,自身就会很享受语文的学习过程。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才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赠汪伦》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以填字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去,如“李白乘 将欲行,忽闻 上踏歌声。”通过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智力有着很好的提高。

结论:总之,课堂导入的样式种类繁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导入设计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融合教材内容,进行细致的设计,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课堂导入可以有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师生间变得更加融洽。课堂导入的运用,能使学生的课上注意力得到集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