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乒乓球技术训练与意识培养研究
2019-01-13刘锦文
刘锦文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广东 清远 511500)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有着广泛爱好者的运动,因其对场地设施要求不是很高且活动量适中,有益于提高参与者的体能并有效放松身心,深受高中学生喜爱。从目前高中体育乒乓球课堂教学看,整体参与者缺乏良好的专业技术,乒乓球意识有待加强,因此需要高中体育教学要侧重学生技术及乒乓球意识的训练和培养。
一、技术理论结合运动实践强化乒乓球运动技术训练
要促使高中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升,首先需要教师对乒乓球运动的技术理论教学给予充分重视。乒乓球运动的技术理论是伴随着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得到不断创新和应用的,
但在实际教学中受主客观条件所限,学生接受的技术教学较少,对其中的技术要领缺乏清晰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运动水平。需要教师注重现代乒乓运动理论教学,推进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技术理论有更深的理解认知。
其次在提高学生乒乓球运动技术理论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加强和运用:一是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技术训练情况,安排相应的技术训练教学,包括训练课时安排、教学进度、教学模式、技术测试等,侧重训练学生的分析、观察应变能力。如,根据技术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难易不等的教学进度和能力要求,有助于整体提升学生技术能力及其对该项运动的学习兴趣。二是采取符合高中学生身体机能特点的训练法,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如,目前采用较多的分组对抗训练,通过教师的分析并给予指导,已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教学方式。但需要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水平进行均衡分组,否则会制约教学质量。三是多为学生创造比赛的机会,以便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技术动作,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在技术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正确培养学生乒乓球意识
在日常乒乓球教学中,对乒乓球的意识决定了学生的技术水平。教师要特别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化教学,引导学生对乒乓球运动形成正确认知和意识,并在技术训练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意识培养,促使学生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一)乒乓球意识对于学生提高乒乓运动水平的作用
乒乓球意识,即学生在乒乓球训练和运动过程中具备的目标清晰的认知活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接受乒乓球训练前对这项活动提前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参与乒乓球技术训练和运动操作,进而促进自身运动机能。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乒乓球意识,对训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指导,以避免制约学生运动的技术水平提升,切实发挥乒乓球运动对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作用。
(二)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乒乓球意识
在日常乒乓球课堂教学中,不免会出现因认识不到位导致的技术问题,需要教师从教学之初就开始加强规范化训练:一是让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相关基础理论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理论教学可采取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方式进行,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运用;二是精心设计并落实好乒乓球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在训练中对技术动作形成规范意识,并通过正确的训练和比赛活动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三是对学生训练的各阶段进行方法各异的意识培养,如,学生在刚刚接触乒乓球运动时,要有意识地加强体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锻炼毅力和运动反应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逐步增加的训练量和教学技术难度,能够正确掌握运动技巧,具备良好的盯球和快速判断能力。在具备了一定体能和技能的基础上,要持续强化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意识,包括技术的还原意识、攻击点意识以及转移意识等,分析并掌握各项技术要领并应用到训练和比赛中,同时加强学生在技术训练中的防守、控球及反手意识,控制好接发球的节奏和多变,形成较强的战术意识。
三、在教学训练中正确处理好技术训练与意识培养的关系
一是借助技术训练的理论知识促进乒乓球意识培养。乒乓球运动,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很高的技术性,需要教师在提升自身对运动技术精准把握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准确掌握乒乓球运动的技术要领和原理,使学生在运动中领会并运用好其技术精髓。可见只有把乒乓球技术训练和内在理论融合并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乒乓球运动的综合技能。
二是通过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及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乒乓球运动意识。乒乓球运动对学生快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比赛中通过对手发球时腕部、脸部表情的判断继而快速采取应对措施等。教师需在日常课堂训练时加强一些擦边球等反复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借助反复的技术训练强化学生的观察及分析能力,促进其攻守自如,有效化解对手不同的进攻策略。
三是在夯实学生基础技术要求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有效把握乒乓球运动的规律,并结合自己已掌握的技术正确运用,如做到以静制动,控制好身体四肢从移步、腿及腰部发力等技术,准确判断接球以及回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