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的产生与演变
2019-01-13李梅
李梅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246)
我国应用文有着很长远的写作历史。纵观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可以把我国应用文的写作发展史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用文萌生时期
在文字还没有出现的那个年代里,人类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来进行,在艰辛而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先民们逐渐获得了一些帮助记事的方法。例如相约亲朋好友赴宴时,就分送事先打好结的绳子给亲朋好友,亲朋好友们割去一结就代表着过去了一天,绳结割完的那天也就表示赴宴的时间到了;再例如用小刀在木头或者竹子上刻下一些符号,把它作为一种凭证来使用;还有在墙壁上或者其他地方通过图画的方式来达到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些都是早期最原始的应用写作的活动,在没有文字之前,这些活动起始于各种各样的生活实际的需要,是后来书面应用文的源头。
商周时期,文字的出现为书面应用文的产生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因而那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就成为了书面应用文书的雏形,是我们国家最早的应用文。随后,在商周后期出现的刻在青铜器上的钟鼎铭文在章法上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之后,在先秦时期诞生了《尚书》这本我国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应用文总集。
第二阶段:应用文成型与文书制度创立时期
在秦代,秦始皇统一了文书体例,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应用文文书制度,奠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应用文文书体制的基础。汉代在秦代的基础上,巩固并发展了秦代大一统的局面,开始使用相对固定的形式,为之后应用文的程式化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应用文自觉与理论建立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战乱纷争的年代,然而这一时期却是我国应用文发展的自觉时代。并不只是写作名家层出不穷,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一时期大家开始反思、总结应用文写作的经验,在应用文理论方面开始进行探索与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应用文写作的发展。从而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理论著作。
第四阶段:应用文的成熟时期
唐宋时期的应用文是应用文发展历史上的高峰时期。
唐宋时期的应用文,涌现出了许多像“唐宋八大家”一样的写作家,例如骆宾王曾写过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这篇檄文,不但没有责罚骆宾王,反而惋惜自己没有得到这样的人才。唐代的“古文运动”对实用文章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一时期,应用文体制完整,好的作品竞相开放,在内容、形式、写作技巧等等方面都大大地超越了前代。北宋时期统治阶级还把写作应用文作为了考取进士的铁门槛。苏轼在《答刘巨济书》中曾说:“向在科场时,不得已作应用文,不幸为人传写,深为羞愧”。足以证明,北宋时期的统治阶级对应用文的重视程度。
第五阶段:应用文的稳定时期
元明清时期,应用文由唐宋时期的辉煌过渡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元代的应用文具有汉族和蒙族两族文化的特色。明朝初期实行了一些新的政策,在应用文写作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明清时期应用文的发展却进入到一个相对缓慢的阶段,清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新兴的进步思想,多次兴起“文字狱”。由此,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元明清时期既没有在体裁上的突破,也没有名家跌出的景象。但这一时期应用写作理论研究去有着不容忽视的发展,呈现出大批应用文总集和理论专著,如刘熙载的《艺概﹒文概》对应用文的行文方向等等方面作了很精辟的论述。
第六阶段:应用文的大变革与大繁荣时期
应用文的大变革时期是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
这一时期的应用文在体裁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公文程式条例专门规定了应用文的名称以及该文体的适用范围,应用文写作进入到白话文的写作时代,在形式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今天,应用文进入到现代发展的大繁荣时期。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自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就非常重视文书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改革,相继颁布并实施了《关于文电处理工作的几项规定》、《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新的应用文书制度。2012年4月16日新《条例》的发布实施更是我国公文处理工作中带有革命性的一件大事,它第一次统一了公文处理规范标准,完善了现代公文体制。我国应用文写作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