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方案的研究
2019-01-13沈领娟
沈领娟
(河北省望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保定 07245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不断发展,学会合作学习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小组合作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合作意识。通过在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为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各地的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研究,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没有抓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问题情境创设不合理,敷言了事,流于形式,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合作。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一)合作小组分组问题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组合看似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由于学习成绩的差异,学生平时所在的朋友圈大不相同,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生的自由分组往往出现了爱玩的组合到了一起,优秀学生组合到了一起,学习一般的学生组合到了一起。这样使得那些优秀的小组成绩更加优异,学习一般的小组还是难以解决问题,那些爱玩的小组完不成学习任务,老师讲的时候开小差,自由讨论成了聊天。
(二)小组缺乏实质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造成合作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合作的时候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个性都比较鲜明,讨论过程中经常发生争吵或是不合拍,使合作难以持续。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争先恐后,乱成一团,毫无组织纪律可言。未能达到合作的目标。
(三)小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优秀学生发言积极主动,爱玩的学生懒得发言,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不敢发言,害怕其他小组成员的嘲笑。小组合作是为了让学生互帮互助提高成绩,参与度不均衡就失去了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方案
(一)合理科学地进行分组分工
1.组建合作小组的原则和组合形式。
科学合理地组建小组能积极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提升。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意志品质、情商喜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进行评价排序,之后根据“组内互补,组间均衡”的原则科学分组。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保证小组分工科学合理,为学生公平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有利条件。一个组内有四到六个人,六个人的居多,这六个人中要有两个优秀生、两个中等生、两个差等生,男女比例也要基本均等。这就是所谓的小组同构、组内异构。
2.小组成员的分工及组内协作。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后,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谁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交流汇报;谁又负责补充等都应该有分工,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过程的研究
经过不断研讨,根据“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确定了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自主学习—思维诊断一合作探究-评价反馈”,以此来创建高效低耗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1.课前导学。
各学科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导向性地设计出本节课的具体问题。在每节课后由各小组组长领取下节课的导学内容,分发给学生,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问题的设计要能把学生的胃口调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课上的合作探究起铺垫作用。
2.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课前导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针对性,避免了自主学习的漫无目的、漫无边际和盲目性,减少无为的时间浪费,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思维诊断。
依据课前导学和自主学习的情况,各小组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思维诊断,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包括新提出来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如果小组内还解决不了,可以在班上提出来共同解决。
4.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前导学的基础上,由学生进行讲解,教师根据讲解情况纠错。同时,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再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把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5.评价反馈。
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反馈系统对于进一步指导学生顺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每位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及时的反馈,进行综合分析量化考核,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动力。评价中,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在给予帮助,灵活运用的评价反馈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效果
(一)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得到了充分体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在小组合作的环境里,逐步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了彼此尊重,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
(二)多元的教学模式增强了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得多。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在互帮互学中增强了学生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
(三)学生的个别差异得到重视,合作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基本做到了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合作品质都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