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应用的典范
2019-01-13郭亚飞
郭亚飞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因此,正确解读和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深意也显得至关重要,那么此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解读十九大,可以大大提升解读的科学性。
一、过去五年的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对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了总结,在过去的五年里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等。①
实践不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而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过去五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实实在在做的事情,是因为我们党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不动摇。
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之所以要对它们进行改革,主要原因是其不能很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关注人民的需求,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其遵循,并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在用于指导实践的同时,对理论的正确性进行检验,正如:“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的范围内不能解决”。另外一方面,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对在整个世界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此外,客观世界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那么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即真理在实践中不断的被认识。因此,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也是实践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检验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的正确性,而且还对实践经验进行了理论总结和概括,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了真理,可见,以实践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次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转变到全面现代化,从不断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推进就是要促进着五个部分统筹兼顾、共同发展,它们是一个整体,少了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行,正如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理解为复杂的大系统。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坚持整体性原则;整体不是每个部分的机械相加,更不是它们的综合,它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体,实现系统的最优化。其次,要坚持结构性原则;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其中主要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五位一体的每个部分在整体中都占据着一定的比例,根据每一部分发挥的不同作用结合在一起,现今,结构性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和应用,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系统功能的优化。再者,要坚持层次性原则;层次主要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处在不同的层次所具有的功能也是不同的,所以,只有理清它们之间的层次,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成效,使五位一体的各个层次协调有序、功能优化。
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外交和军事建设打开新局面、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显著的成效,这几个方面同时发展,对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大有益处,反之,如果不注重整体的同步发展,只关注到某一部分,那么这样的发展是畸形的、不健全的,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所以,只有把五位一体的建设当作一个有机体,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但是不能分割开来,促进国家全面综合的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的变化也反映出我们国家的发展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梯,但是想要消除社会矛盾是不可能的,在人类社会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且贯穿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存在并不一定都是有害的,相反,有些时候矛盾的存在会带来很大的积极影响,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即使是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的改革正是以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为基础的,矛盾的存在阻碍了当前的发展,所以只有对当前的现状进行改革,才能缓和这种矛盾,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当前社会仍然存在许多的矛盾,并且所有矛盾也不可能被消除,这是不是就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不了?当然不是。社会和谐并不是说社会中不任何任何矛盾,而是指各种社会矛盾的双方相互助益而不是相互折损的状态,它是以承认矛盾为前提,以正确解决矛盾为基础,即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建设和谐社会。
矛盾虽普遍存在,但是在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矛盾是不同的,有其特殊性。我国社会矛盾的转变也有其特殊性。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社会矛盾的变化关乎全局,也是一个历史性变革,在新形势下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首先要弄清楚矛盾的性质,根据其性质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党领导一切工作,人民是主体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就难以实现。社会历史过程是要通过历史主体来实现的,而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构成了全部的社会内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其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事业,所以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大众的利益。
首先,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近代以来,中国被西方列强欺辱,只有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自己的历史重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行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使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其次,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再者,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是人民的殷切呼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以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使命担当,重申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我们越来越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前所未有、实现的历史性变革前所未有。因此,只有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十九大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科学研究一定要确立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当今时代,闭关自守已经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各个国家和民族进入了全面的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国之间也存在矛盾和冲突,大多时候这种矛盾和冲突会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但是有的时候这种矛盾和冲突愈演愈烈,难以控制,那么就会爆发战争,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利益冲突,如: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就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和资源。但是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国与国之间在最大程度上求和平、谋发展。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担其社会责任,以世界眼观照当代社会发展,求存存异,在解决一些世界性问题上,积极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出大国风范,以历史的、开放的、辩证的眼光走在世界的历史进程中。
六、结语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对国际国内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十九大也传递出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只有对十九大进行正确的解读,才能领会其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科学完备的方法论,用其解读十九大,其正确性也有保证。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努力,慢慢向舞台中央靠近,同时也在为世界贡献者自己的力量。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