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的心理保健
2019-01-13王荣华
文/王荣华
受老龄化和慢性病年轻化双重影响,慢性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我们常说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老年痴呆、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慢性病的发生与患者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又可称其为心身疾病。那么,得了慢性病,会有哪些心理反应?在心理上又如何保健呢?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因其疾病种类、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痛苦程度、社会心理环境以及个体心理特征的不同,而有其相应的特点。
1.主观感觉异常,注意力转向自身。健康人精力集中于工作或学习,心理活动经常指向外界客观事物。人患病后,注意力转向自身,感觉异常敏锐,甚至对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心中总想着自己的病,而对其他事物很少关心,这容易被别人误解为自私或冷漠。
2.心境不佳,情绪不稳。生病属于负性刺激,势必影响患者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闲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反应越严重。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意接近,而且还不利于病体康复。
3.抑郁沮丧,悲观厌世。在慢性病患者中,情绪抑郁沮丧者并不少见。这是由于患者丧失了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在事业、经济、社会活动、家庭生活方面均有一定损失,再加上病魔的长期折磨,尤其是患者性格内向或遇事责己过多者,则很容易怪罪自己,感到与其活在世上给家庭和他人带来累赘和不幸,还不如早点死了干净。因此对疾病失去治愈的信心,对生活失去热情,悲观厌世。
4.被动依赖,情感脆弱。在慢性病的演变和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产生心理上对疾病的习惯化,也就是认为自己的病状是长期持续的,于是在心理上也要持续地依赖于医生的治疗以及他人的照顾,安心休养下去。由于不断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患者会变得被动、依赖性增强,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这对于康复治疗显然是不利的。
5.多疑、神经过敏。患者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疑虑重重,听人低声谈话,就以为是谈自己的病或隐瞒自己的病情等,对医护人员和亲友的好言相劝也常半信半疑,甚至无端怀疑医护人员给自己开错了药、打错了针。这种异常心理不仅会对医患关系起破坏作用,也不利于患者安心养病。
6.紧张、焦虑、恐怖。许多患者入院后会感到紧张,特别是看到周围的患者死亡时,会产生恐惧心理,怕疼痛、怕开刀、怕变残、怕死亡。这种心理对康复极为不利,会削弱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机体免疫力降低。
慢性病患者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据精神神经免疫学专家的研究证明,情绪与心理状态对免疫系统及其抗病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在用药治病过程中,既要做到对症下药,充分发挥药物作用,又要重视心理作用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充分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时,除了医护人员及亲人应多关心、安慰和鼓励患者外,慢性病患者要积极进行自身心理调节,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病“共舞”,摆脱疾病的痛苦。
1.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人食五谷,岂会无病?对疾病本身和对人体本身应有科学的了解,万万不可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地分析自己的疾病。要知道,科学地认识疾病,是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基础。保持心情的平稳,对于疾病本身引起的各种感觉,不要过分紧张、恐惧和忧虑,并努力解脱抑郁情绪。慢性疾病尽管会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等带来不便或影响,但并不是什么绝症,还是可以进行治疗和控制的,因此,要相信自己的病会逐渐好起来,而不是自暴自弃、消极对待。在生活中不要时时想到自己是位患者,认为自己不行,要以“正常人”的身份去面对生活,要学会自理,渡过难关,争取早日康复。
2.寻找病友,同病互勉。部分慢性病患者会因自我暗示而产生沦为弱者的心理,这种思维模式不利于患者心境的稳定和平衡。慢性病患者主动寻找一个与自己有类似患病经历的朋友,可以获得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通过相互交流、提醒、帮助,增强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患者的经验教训可以成为另一个患者的“前车之鉴”,同伴的支持在慢性病自我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3.选择一个可信赖的亲人做情感后盾。一个人患慢性病后,会经历一段情感脆弱期,这时最需要他人的支持。谁能持久地给予患者支持?唯有亲人。患者应主动选择一个可信赖、有耐心的亲人做后盾,帮助自己渡过情感低潮期。
4.消除紧张心理,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患者日常可通过散步、打太极拳、跳舞、唱歌、听音乐、写书法等方式放松心情。这里推荐几首可舒缓心情的曲目:《关山月》《蓝色多瑙河》《二泉映月》《天鹅湖》《梁祝》。也可以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气功,来增强自身康复的能力。保持忙碌的学习,多找事做,不要老是躺着。拥有精神寄托,可减轻痛苦。
5.学会与疾病共存。当疾病不期而至时,面对残酷的现实,应从容以待,泰然处之,切不可惊惶失措,自我消沉。应客观开朗,精神放松,切勿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患者只有从疾病的阴影里走出来,忘记自己有病,才能身心健康。要学会把疾病当成“朋友”,把药当“零食”或“保健品”,把血压计、血糖仪当玩具。走出患病阴影,在“糊涂”中长寿。
6.喜不过度,避免大笑。冠心病患者大笑时会增加心肌的需氧量和需血量,易诱发心肌梗死,应克制。重症高血压患者大笑时体内儿茶酚胺增加,可使血压陡然升高而诱发脑出血等疾患,应注意喜不过度,避免大笑。心肌梗死患者大笑时胸腔内压增大,可引起心脏骤停或破裂,一定要注意克制情绪亢奋。脑血栓、脑出血患者也不可以纵情大笑,否则易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