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上海质量再出发
2019-01-12◆嘉怿/文
◆嘉 怿/ 文
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12月24日在世博中心隆重举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40年来,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大潮澎湃,古老的中华大地因改革开放焕发勃勃生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书写了气势磅礴的壮丽史诗,成就了波澜壮阔的时代传奇。
从1978年到2018年,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经济中心城市,见证和参与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艰辛岁月和辉煌历程。
1978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GDP)仅为272.81亿元。此后,上海艰辛探索、负重前行、奋力发展。在艰难爬升14年后的1992年,上海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关口,达到1114.32亿元。1995年,不过三年,上海GDP再增千亿元,飙升至2499.43亿元,其间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及至2001年,这一数字翻番,达到5210.12亿元;此后,再一个五年,2006年,上海GDP首破万亿元,其间上海再次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2012年,突破2万亿元;又过五年,2017年,上海站在了3万亿元关口,成为中国首个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
40年来,上海GDP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从270多亿元到如今的3万亿元,从当初的中国第一大城市到现在的世界级超级大都市,上海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盛。
李强书记说,上海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践的生动缩影。
站在新的起点上,眺望2035,上海将目标瞄准了“世界”: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的壮志,源于上海的自信。上海的自信,源于40年改革开放给上海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源于上海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舍为其谁的豪气,源于上海40年实践铸就的开放创新、追求卓越的可贵精神,源于上海传承下来的深厚质量底蕴和优良质量传统。
质量是上海发展的生命线。质量上,则上海兴;质量下,则上海衰。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上海质量精进不休,在创新开拓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从我国第一本企业职工TQC知识培训教材《职工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教材》,到我国第一家国家授权的、按国际惯例筹建的、独立公正的第三方体系认证机构——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SAC);
从上海汽轮机厂获颁我国第一张国家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到我国第一个在职干部质量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班;
从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获颁中国第一批QS 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到全国第一家从事质量管理科学研究的事业编制的科研机构——“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成立;
从举办我国首期“新版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国家注册审核员班”,到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荣获首批“全国质量管理奖”;
从东方网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信息安全体系审核的网络媒体,到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成为国内首批获得国家认监委、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的批准和认可的认证机构之一;
从第一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第一个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到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第一张“不见面审批”生产许可证证书;
……
上海质量的铿锵前行,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为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
尤其近10年来,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上海GDP之间保持正相关关系;制造业产品合格率、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始终保持高位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上海市企业生产的产品合格率明显高于外省市企业生产产品。而服务业方面,上海不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为打响上海服务品牌提供了技术支撑,十大重点民生服务业质量测评的公众满意度也稳步提高。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前列;生态环境质量各项优良指标年年攀升。在国务院开展的省级政府年度质量工作考核中,上海已连续4年获得A等。
一靠坚持创新驱动,二靠坚持质量领先,三靠坚持标准领跑,四靠坚持品牌领军,五靠坚持法治保障,六靠接轨国际,上海质量逐步形成大质量文化,完善了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总体水平持续提升。
李强书记在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全国新一轮全面开放的新高地,成为配置全球资源的亚太门户。这就要求,上海质量要努力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成为国际质量发展的前沿。
质量兴,则上海强。2017年年末的市委全会提出了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的思路,2018年的今天,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上海质量,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