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潍坊模式”
2019-01-1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胜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王立胜
今天就谈两个问题:一是“潍坊模式”的特点;二是“潍坊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有哪些启示。
“潍坊模式”的含义和特点,可以概括成五个方面。
第一个特点,内生性发展的特点突出。与以苏南模式为代表的长江三角地区和以珠江模式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比较,在缺乏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明显的区位优势,以及特色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依靠农业完成了现代化的起步,这是“潍坊模式”非常重要的特点。现代化的进程是以农业起步的,从这点上来讲,在全国更具有典型意义,具有可复制的可能性。
第二个特点,比较好地发挥了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引导调控作用和资源配置作用。政府力量的深度介入和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农户与市场的链接问题,也解决了小农户的组织化问题,将政府的信誉注入潍坊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作用巨大,较好地体现了中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要求。
第三个特点,很好地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态势。农村农产品的加工业和涉农生产性的服务业,实现了产业融合,推进产业发展与要素、利益融合,产业链的相加、价值链的相乘、供应链的相通,通过产业链条整合吸纳大量分散农业经营者,初步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体系相衔接的基本要求。
第四个特点,形成了良性的城乡关系结构。潍坊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发达县域经济,形成了巨大的产能。这个特点可以概括成几个并存: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大工业与大农业并存、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并存,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初步实现。
第五个特点,乡村色彩保留的比较完整。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过程中,仍然体现出相当浓厚的乡村特点。潍坊大城市存在,乡村也存在,农村传统社会的结构功能依然完善,传统社会的治理资源作用发挥较好,农村治理结构比较低,农村地区留守现象不严重,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潍坊模式”对今天的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具有五点启示。
一是着眼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村内生性动力。
二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发挥集体经济的综合功能。集体经济可能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带来整体的综合性功能,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里面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推进基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
三是积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构建良性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现在研究乡村振兴都在研究人的问题、钱的问题、地的问题,实际上人的问题是最关键因素。
四是特别注意保护小农利益,避免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城镇化率达到很高水平的时候,也存在着小农,十九大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五是更加重视新技术革命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促进作用。高速互联网的全面覆盖,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农村的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