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解数学题
2019-01-12西安高新第一中学高三张筱溪
文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高三(6)班 张筱溪
数形结合巧妙地将直观的空间图形与抽象的数量关系有机结合,其实质是数与形的相互转换,是数学解题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策略。
我在数学解题中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优化了解题途径,提高了解题效率。
一、由“数”想“形”,以“形”助“数”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其代数式在变形之后往往有一定的几何意义,如代数中的二元一次方程与几何中直线的截距紧密相联,比值则与两点连线的斜率息息相关。
我在解题过程中,注重思考由“数”想“形”,以“形”助“数”,常常将代数问题几何化,将抽象问题转化为更加直观的问题,从而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1:若方程2+2 +=0的两个实根在方程2+2 +-4=0的两根之间,试求参数 与 应满足的关系式。
解析:画出2+2 +=0和2+2 +-4=0对应的二次函数1=2+2 +,2=2+2 +-4的图象,如图1。
图1
观察该图象可知,这两个函数图象均为开口向上,形状相同,且存在公共对称轴的抛物线。要使方程2+2 +=0的两个实根在方程2+2 +-4=0的两根之间,意味着与其对应的函数图象1与 轴的交点应在函数2与 轴的交点之内,相当于抛物线1的顶点纵坐标应小于或等于零,且大于抛物线2的顶点纵坐标。
由配方法可知,抛物线1和1的顶点分别为 (1-,-2+),(2-,-2+-4),所以-2+-4≤-2+≤0,从而求出 与 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4≤ ≤0。
二、由“形”化“数”,以“数”解“形”
对于某些几何问题,若直接利用几何方法求解不易入手,我会观察图形,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目标的特点,由“形”化“数”,以“数”辅“形”,将题目中的图形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使几何问题代数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2:已知 A、B为平面上的两定点,C为平面上位于直线AB同侧的一个动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ABC 外侧作正方形CADF、CBEG ,求证:无论C点取在直线AB同侧的任何位置,DE 的中点M的位置均不变。
分析:由于D、E随着C的变化而变化,但M为定点,故用几何方法求证难度较大,此时若能转换思维,以“数”解“形”,以C点坐标为参量,以AB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复平面,证得 点坐标不随C点的变化而变化,即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
图2
证明:以的中点为坐标原点,直线为实轴,建立复平面,如图2所示。设对应的复数分别为,其点的坐标为同理,可得 点的坐标为根据中点公式,可知的中点的坐标为(0,a),它只与的长度有关,与点位置无关的点,所以,无论点取在直线同侧的任何位置,的中点的位置均不变。
总之,在平时数学解题中,我比较注重灵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尽量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题,从而学会从形的直观性和数的严谨性两方面思考和分析问题,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久而久之不但开拓了解题思路,而且优化了思维品质,提升了数学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