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咸阳市农民工务工状况分析
——以咸阳市民院十字劳务市场的访谈为基础

2019-01-12郭剑王彦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劳务市场农民工

郭剑,王彦智

(1.西藏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 2.西藏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咸阳,71208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物质生产得到较大进步的同时,发展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问题在乡村尤为突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部署,加快农民工就近就地创业就业、着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成为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关中地区,处在大西安和西咸新区腹地的咸阳市,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心,也是随着城镇化建设而出现大范围土地拆迁的重点区域.在此背景下,调查访谈咸阳市在改革开放后自发形成的民院十字、彩虹十字等街头劳务市场中寻找务工机会的农民工,了解这一群体的务工、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是具有研究价值的.

1 调研的背景、方法和过程

街头劳务市场是指在现代化进程当中,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失地农民逐渐增多,由城市周边的县城或外地农民自发地在城市若干固定地点聚集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主要以低端劳务导向和非技术导向工作的劳务市场.根据笔者的走访调研,在城市化进程中,咸阳市逐渐形成了若干街头劳务市场,现存民院十字、彩虹十字、七厂十字、朝阳五路、东风路建材市场、陈阳寨等,共计10个左右,历史有二三十年之久,人数规模从100到600人不等.整个咸阳市街头务工市场的规模约为4000人,这一农民工群体具有以下特征:其一,人员的大龄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近年来西咸新区的大力建设,导致关中地区土地流转和失地农民增多,和全国大部分中西部地区一样,外出打工成为这里大部分中青年农民谋生的首要选择,剩下的大龄劳动力则聚集在市区形成街头劳务市场;其二,工作内容的低端劳务导向.因为农民工自身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加之新世纪以来建筑行业逐渐增温,形成大量对低端劳务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其三,工作范围具有地域性和封闭性.其服务地区主要集中于市区及城郊,人员来源也主要为近郊和周围县城.

选择民院十字作为访谈调研的对象,因为此劳务市场具有样本的代表性.笔者走访市区内的各个街头劳务市场,发现他们各方面的情况大体相同,但民院十字无论是在群体规模、年龄分布、流动情况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次,地域上具有便利性.西藏民族大学与民院十字相距很近(西藏民族大学原名西藏民族学院,简称民院,民院十字因此得名),这大大方便了笔者的访谈与调研.

本次调研为期25 d,采用书面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市场中的街头劳务人员进行深入了解:问卷方面,为清楚了解民院十字劳务市场农民工的基本务工状况,调查问卷的内容包含基本身份信息、务工渠道、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采用自填式问卷,采取“现场发放,当场填答,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3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答率为83.1%;访谈方面,共对8名不同年龄段、来自不同地区的务工人员进行了访谈,其中男性6名,女性2名.

2 调研发现与成因

2.1 被调查对象情况

表1 民院十字劳务市场农民工基本状况

民院十字劳务市场的日均劳工在250人左右.从表1可得此劳务市场中男性为主体,占被调查对象的81.7%,这与该群体所从事工种是分不开的;年龄分布方面,以中老年为主,其中41—50和51—60两个年龄段分别占到总样本的31.9%和30.3%;籍贯方面,来自咸阳市周围县城及农村的劳务人员最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9%,如周陵、长武、彬县等地.来自渭南、陕北等省内其他地市的人数次之,占16.7%,外省的最少,只占4.1%;文化程度方面,绝大部分仅为小学文化,占71.2%,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仅是少数;生存技能方面,他们基本上都是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缺乏专业技术,且未经过系统培训,所掌握的技能均为自学或从实践中习得.

2.2 务工状况分析

2.2.1 行业状况

总体来讲,农民工多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低,行业门槛低;灵活性和不稳定性并存,受经济形势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一年当中,开春到当年9月为工作旺季,其余时间因天气寒冷且市场需求相对较低为工作淡季.近年来,实体经济受到经济危机和虚拟经济的冲击,房地产、建筑行业也随之降温,数位受访者均表示收入相对于前几年明显降低了.“干这行年年光景不一样,前两年还行,这两年的收入仅够糊口”,来自周陵的刘师傅说.

2.2.2 工作内容及特点

工作内容主要为低端劳务性工作,男性农民工大多从事装修、粉刷、搬运、房屋防水等,女性则集中于擦洗玻璃、环卫、修剪草坪、管道疏通等领域;具有一定危险性,尤其是男性农工所从事的工作,在8名访谈对象中,有5名男性均表示受过不同程度的伤;工作时间相对灵活.来自渭南的徐师傅讲:“时间不固定,小活一两天,大活一周左右”;工作收入普遍较低,年收入在2—3.5万元的接近调查总数的2/3,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关中地区仅能维持其基本生计.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差别,他们相互之间收入差距很大,日均从10元到上百元不等.

2.2.3 工作来源与获得渠道

在咸阳,人们把农民工在街头劳务市场中寻求务工机会的行为叫做“钓鱼”.经访谈得知,咸阳街头劳务市场中的劳务人员获得工作的渠道主要有两种:其一,以在街头“钓鱼”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随机性大,且不稳定,好的情况下一周内3—4 d有活儿干,不好情况下则为1 d甚至没有.“钓鱼有时赚的多,有时赚的少,甚至一分钱没有,全看运气”;其二,以熟人介绍辅之.在常年“钓鱼”和工作当中,可以积累一定的人脉,包括与主顾之间、工友之间、用工单位之间,农工们在这些熟人网络内工作上相互合作、生活上相互帮助,逐渐形成一种互利模式.但这样的形式具有紧迫性、随机性,“有时候大晚上忽然打电话,但是为了赚钱,不去也不行”,长武的张师傅说道.

2.2.4 生活状况

因为经济拮据,有些人的生活状况甚至可以用艰辛来形容.一则因为劳务收入低下,无论寒暑,有些年老体弱者“一天只花一块钱,买三个馒头撑一天,没有交通工具,一大早从村里走着过来”,大部分人凌晨四五点就要起床,骑摩托从村里赶来,因为“不来赚不下钱”;另一方面,家庭的经济压力大,大部分农民工不仅需要养育子女,还要尽赡养老人的义务.在173名已婚调查对象中,育有一个孩子的人数最多,占全部已婚群体的55.49%,育有2个及以上孩子的次之,占39.30%,加之物价上涨的压力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他们的生活状况着实堪忧.

2.2.5 社会地位

经济条件和工作性质决定特定群体的社会地位,这些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低,基本濒临社会最底层.遇到“创文”、“创卫”等严查时期,还可能受到城管的驱逐管制;在“钢铁森林”中,因为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异与隔阂,他们有时会受到普通市民的误解甚至鄙视;在工作过程当中,面对“不好说话”的雇主,往往无能为力,只能忍气吞声.长期下去,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有可能会产生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的心理落差,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倘若对其面临的问题处置不当,很可能会发展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性因素.

2.3 原因分析

2.3.1 社会环境对农民工群体造成多重压力

(1)西咸新区建设过程中“失地农民”增多与政府相关职能缺位

西咸新区的建设既推动了大西安战略的稳步向前,也向“失地农民”的安置等问题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党和国家大力支持关中地区的发展.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20年,主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 km2以内.国家对任何一个省、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讲的这么具体[1].随后,西咸新区建设进入启动实施阶段.201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至此,西咸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另一方面,“失地农民”相关问题逐渐暴露.西咸新区的全面建设将产生近60万失地农民,数量巨大的失地农民使当地政府面临巨大的挑战[2].笔者在调研中得知,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来自咸阳市礼泉县、渭城区周陵街道办等地,由于西咸新区的建设,他们失去了土地这一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且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大多只对其经济赔偿,没有对其后的谋生方式和职业发展做出长远、周全的安排,在征地过程中,甚至还存在寻租、赔偿金无法兑换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工走投无路:“没有地了,自己又没有本事,只能来市里面钓鱼”.

(2)经济下行与农业产业化不足的双重冲击

近年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市场相对疲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经营能力下降,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加之虚拟经济、共享经济等一大批新兴产业的“井喷式”发展,社会资本、企业出现了资金脱离而涌入虚拟经济的现象.在此背景下,制造业、建筑行业出现了冷却的迹象.“牵一发而动全身”,咸阳市街头劳务市场的农民工必然会受到影响.

在咸阳地方,农业产业化不足也对农民外流造成影响.总体来讲,咸阳市县域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偏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拉动能力不强;优势农产品地域分布不均匀,存在地域差异和规模化不足的缺陷,且在加工、储藏、包装、品牌打造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相对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当问及一些留有农田的农民工为什么不在村里种地时,他们回答说“即使有地种也不赚钱,一大家子需要养活,入不敷出”.

(3)生活质量提升与物价上涨的生活压力

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生机,入世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与此同时,物价也呈现上涨状态,特别是关乎人民生机的粮食、蔬菜、肉等农副产品.劳务市场中的农民工“钓鱼”的收入本身就不高,还要负责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等支出,他们表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钓鱼”市场辛苦不说,收入“勉强维持生存”.

(4)地域性格和“人情社会”的情感羁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关中平原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养育了勤劳善良的陕西人民,但也造就了他们安于现状、思想保守、和“生冷硬倔”的人格特征.甚至当问到一些30岁出头的年轻农民为什么不去工作稳定且有保障的工厂或外省打工时,他们表示“不爱受约束,懒散惯了”、“不相信那些,都是骗人的,除非有熟人介绍才去”.

访谈得知,中国乡土社会中的“人情关系”至今仍在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据一些农民工反映,近年来,当地村委、乡镇政府确实组织过符合条件的村民培训甚至直接安排工作,但是基本“轮不上自己”,名额有限仅是一方面,据了解村干部和组织人员囿于人情关系暗中运作,优先考虑自己的亲属,然后才考虑真正有培训需求的人;建材市场、工地等用工单位的招工采取同样的办法,只有当与自己相熟的工人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想起去街头劳务市场找“钓鱼者”.因此,在各个熟人圈子里没有关系的普通农民只能来街头自谋出路.

2.3.2 群体自身欠缺相关条件

(1)技能素质不足

咸阳街头的劳务人员以40—50岁的中老年为主,体力、学习能力远远不如青年;掌握的技能不专业、不系统,只能从事低端劳动服务,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技能往往是“当场学、当场用”,或从生活经验中习得;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有些人只认识常用的汉字,从表1中可看出,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劳工总数的17.7%;学习意愿低,对于网络的接触几乎为零,认识不到过硬技能的重要性,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2)就业渠道不畅通、工作与人身得不到保障

如前所述,他们的就业渠道主要为街头“钓鱼”和熟人介绍,虽然符合他们的工作、生活习惯,但在信息时代下,难免会受到网络信息平台的冲击;工作易有纠纷,无论是从工作内容还是工作时间来讲,因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非正规性,不免发生拖欠报酬、资金纠纷等情况,不过随着劳务制度的健全和社会风气的转变,这些情况逐渐减少;人身保障薄弱,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不乏危险因素,比如高空作业、工地作业、夜间作业等,如果发生意外,因之前农工们与用工方之间未签订正规劳务合同,大部分情况下只能通过个人途径来解决,有的时候甚至只得忍气吞声.

(3)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淡薄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农民工们对于劳务合同、工伤赔偿等知识不甚了解.长期的劳务工作难免发生意外情况,在谈到如何处理这些纠纷时,他们表示力不从心:“主要靠和主顾商量,遇到好说话的,可以得到部分甚至全部的经济赔偿,遇到不好说话的,只得自己掏腰包出医药费”;当问到是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时,他们表示“不懂那些,麻烦,请律师的钱咱都出不起啊!”

(4)小农意识浓厚

自由散漫、思想保守也是造成咸阳市农民工聚集街头的因素之一.当被问及为什么不进周围工厂和单位工作时,他们表示确实经常有当地人代表工厂来招工,但他们还是认为“钓鱼来钱快,在街上也不用受约束,赚多少都是自己的”;对陌生人和远方的警惕性很强.访谈中了解到,一些中介组织、招工组织呼吁他们去西安或南方的工厂打工,但是他们往往认为“对那个地方不熟悉,又没有熟人”而害怕上当受骗,访谈中得知,绝大部分人的工作、生活范围从来没有超过出陕西省.

3 服务好咸阳市农民工劳务市场的思考和建议

西咸新区和大西安建设与乡村振兴和工农城乡关系的改善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阶段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国内外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行动指南[3];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和大西安战略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如党的十九大所指出的那样:在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4].这就要求在西咸一体化和大西安建设中,要均衡城乡公共服务,进一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建立起与城镇化进程和乡村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服务配置体系,为农业转移人口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基本公共服务创造条件,真正实现人口城镇化,推动农民工转型发展.

3.1 充分抓住西咸一体化建设契机,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

“大西安”建设是优化地区资源整合、缩小城镇发展差距,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以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和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加快西咸一体化.一方面,加快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统筹推进工业稳增长和调结构,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经济向好发展,让农民工有活干,有钱赚.同时,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大服务业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加快农民工就近就地创业就业,这也与我国当前着力推进“去产能”的进程相互呼应;另一方面,加强县域农业产业化.县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化意味着规模化和集聚化,咸阳附近县城中存在着大量的当地潜在劳动力,他们大多不愿意“出远门”,又缺乏过硬技术,可以接受普通强度的劳动,这对于咸阳县域农业产业化来说也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这也是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倡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创业的积极举措.

3.2 咸阳市众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起农民工培训任务

发展针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是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工素质,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稳转移的重要抓手,也有助于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咸阳市拥有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职业技术院校.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与之展开合作,组织介绍有需求、有意愿的农民工进入学校接受职业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调研中部分受访者感慨到“咱没有技术,进了工厂也是临时工”.因此,只有让农民工掌握过硬的技术和一技之长,他们才有资格进入正规的单位和工厂,才有可能享受到安稳的保障和各项福利.

3.3 政府严格落实依法治国要求,依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工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工增强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得农民工真正懂法,法律意识才能提高;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工权益、规范市场运行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旦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出现纠纷,农民工便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创新监管方式,推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力量下沉,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真正让农民工遇到困难时有法可循,有地可诉.

3.4 发展农民自治组织,培养现代农民

要坚持乡村自治,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继续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让农民享受到更多更便利的公共服务,这样才有助于他们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和现代公民意识.

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首先,要在农村营造适合农村社会自治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利用政策宣讲、资金扶持等手段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年轻农民和社会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在农村开展自治活动;其次,要引导自治组织宣传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现代农民和主人翁意识;再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民自治组织进行引导和监督,保障其各项行为在法律框架下有序开展.

3.5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弱势农民群体兜底

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因为土地的流转且没有享受到国家充分的保障政策成为街头劳工市场的一分子.因此,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成为解决咸阳市农民工问题的重中之重;另外,要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可在农村地区设立老年照顾津贴,提升农村地区老年人对照顾服务的支付水平,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托底作用[5];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劳务市场农民工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你的形象就是名片
你的形象就是名片
你的形象就是名片
浅谈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原因
你的形象就是名片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