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温泉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建议
2019-01-12陈珲
陈 珲
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广东 韶关 512030
0 引言
韶关市地处粤北山区,区内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十分发育,受其影响,本市温泉分布十分广泛,目前已发现的温泉有72处。受地理位置、水温、水化学特征等影响,韶关市温泉少部分已作为旅游度假区开发,大多数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仅被当地村民用来沐浴、洗涮、养鱼等。本市温泉仅少部分进行过勘查工作,大部分温泉地质工作处于调查阶段,其地热流体特征、资源规模及开发利用前景未进行过深入评价。
地热水是非常宝贵的矿产资源,功能多,用途广,是一种洁净的能源资源,可作为热源、水源、发电、取暖、洗浴、养殖、医疗等进行利用,其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均很显著,对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韶关市温泉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温泉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韶关市温泉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1 韶关市温泉概况
(1)温泉分布情况
韶关市是广东省温泉最多的地区之一,其温泉以低温(25℃≤t<90℃)为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温泉陆续开展了勘查工作,至本世纪初,多处温泉进行了旅游度假开发,勘查工作也进入高峰期。截至目前,全市共发现的温泉有72处,分布在9个县、市(区),43镇(街道)(表1)。各县、市(区)中,以仁化县温泉最多,有15处,分布在6个镇,而以始兴县温泉水温最高,一般高于50℃,高于60℃达6处,最高为澄江镇暖水地热田,水温达84℃。曲江区温泉水量最大,达15 521m3/d。我市温泉水水温多集中在33~72℃之间,其中温水(25℃≤t<40℃)14处,温热水(40℃≤t<60℃)48处,热水(60℃≤t<90℃)10处。
表1 韶关市温泉分布特征Table 1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ot springs in Shaoguan City
(2)地质背景
韶关市大地构造上处于南华褶皱系,赣湘桂加里东褶皱带。区内已知最老地层为震旦系,最新地层为第四系。从震旦纪至第四纪各时代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其中古生界(以石炭系和泥盆系为主)分布最广,中、新生界次之,上元古界最少。本区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等多个构造旋回,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岩浆活动强烈,为地下热水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热源和运移、存储空间。
韶关市温泉的主要控热构造为北东向的吴川-四会深断裂带、恩平-新丰深断裂带(仅新丰县少部分温泉受其控制),其次为东西向贵东大断裂、九峰大断裂,北东东向南雄-信丰大断裂。其中吴川-四会深断裂带是我省一条重要的深断裂带,贯穿广东中、西、北部,在我市曲江附近断裂分为两支,一支沿南雄盆地与江西大余-兴国-南城深断裂相接,另一支往北插入江西遂川,沿赣江断裂北行与郯庐深断裂带相连。据不完全统计,吴川-四会深断裂带出露有57处温泉,我市分布于该深断裂带主断裂的温泉有11处,更多温泉出露于该断裂带的次级断裂上。该断裂现今仍有活动的迹象。本区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出露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以酸性花岗岩类占绝对优势,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类。岩体产状以岩基和岩株为主。区内主要有三条东西向分布的复式花岗岩带,北部为九峰-诸广山-油山岩带,中部为大东山-贵东岩带,南部为新丰江岩带,。在本次调查的72个温泉中,有45处温泉出露于岩体或其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说明温泉的发育与岩浆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区内岩体以燕山期酸性岩浆岩为主,岩体内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热量为深部地热流体提供了大量的热源。
(3)地热流体化学特征
韶关市温泉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以HCO3-Na型、HCO3-Na·Ca型居多,少数为 HCO3·SO4-Na型、SO4·HCO3-Na 型、SO4-Ca 型、SO4·HCO3-Ca·Mg 型、SO4-Na·Ca型,个别为 HCO3·SO4-Ca·Mg。地热水多为中性-弱碱性,少数为弱酸性,地热水中F-、HSiO3含量较高,其中 F-含量 0.3~16.78 mg/L,平均 5.89 mg/L,HSiO3含量 20.9~205.5 mg/L,平均82.28 mg/L,大多数温泉F-、HSiO3已达到命名热矿水浓度要求,个别温泉氡气含量达到医疗价值热矿水浓度要求。地热水矿化度多小于300 mg/L,属于淡水,少数为微咸水。
(4)温泉产能及地热水利用节煤减排量
韶关市地热资源自流量总计351.04 L/s,水量63 914.3 m3/d(包括温泉井抽水量),年可开采地热水有2 110.76万m3(按330 d计),可从热水中获取热功率96.79 MW,年可利用的热能4 599×106MJ。地热水利用的节煤减排量156 936.86 t/a,二氧化碳减排量3 744.49 t/a、二氧化硫2 667.93 t/a、氮氧化物941.63 t/a、悬浮质粉尘1255.5 t/a,减少煤灰碴156.93 t/a。韶关市地热资源一年可节约治理污染费共计657.34万元。由此可见,与传统的能源相比,温泉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 韶关市温泉开发利用现状
韶关市72处温泉中,目前已开发的有25处,分布于22个镇。我市温泉开发形式主要有规模较大的温泉度假村9处,(曲江区3处,新丰县3处,乳源县2处,南雄市1处)、规模较小的民营温泉酒店(8处)、简易温泉洗浴房经营(7处)以及温泉种植(1处)。开发利用方向以旅游度假、浴疗保健为主,仅翁源周陂镇光明温泉利用地热水进行温棚加热养殖花卉(表2)。
我市目前尚有47处温泉未开发,未开发的温泉大多被村民自用,其利用方式主要为洗浴,有少数温泉有村民用于渔业养殖。
3 已开发温泉社会经济效益
已开发温泉不但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温泉企业每年上缴的资源补偿费及税费等也为当地政府带来了一定的税收,为当居民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温泉的开发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买卖交易土特产、小商品等平台,道路硬底化、种树植草,美化了当地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温泉企业每年上缴的资源补偿费及税费等也为当地政府带来了一定的税收,如曹溪温泉、乳源丽宫温泉、新丰云天海温泉等每年上缴税费上百万元,成为当地纳税大户。温泉企业也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就业机会,如丽宫温泉提供了约500个就业岗位,新丰云天海温泉提供了约340个就业岗位。
在已开发的温泉中,大多数温泉盈利较好,但由于各种原因,有的温泉企业利润尚不乐观,处于亏损状态。近年来,在国内旅游市场上休闲度假的游客比例逐年上升,且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开始进入老年型,银发族旅游更趋向于康体、养生度假生活。近年来,广东省加快实施区域平衡发展战略,以珠三角经济发展为带动,加快粤北、粤西、粤东经济发展,旅游业作为地区综合性较强的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几年中,韶关温泉旅游市场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前景,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温泉开发将会在多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对于一些简易开发的小型民营温泉,其开发成本低,且均为小规模经营,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低。
4 对韶关市温泉开发利用的一些建议
(1)韶关市温泉仅少数开展了系统的勘查工作,大部分温泉地质工作还处于调查阶段,且未对温泉的水量、地热流体化学特征等进行深入的评价。建议选择较好的温泉点招商引资,加大温泉勘查力度,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韶关市温泉提供地质依据。
表2 韶关市已开发温泉特征Table 2 Characteristics of hot springs developed in Shaoguan City
(2)始兴县刘张家山温泉、曲江区大塘镇汤溪温泉及新丰县梅坑沙塘下温泉资源量较大,温泉开采井较多,建议政府招商引资,引入有实力的开发商统一开发,政府监管,保护温泉可持续发展。
(3)虽然我市的温泉开发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韶关市温泉旅游产品档次整体较低,未能形成产业集聚效益,总体竞争力较弱。在市场需求上,粤北地区作为广东温泉旅游的重要位置,同时又是广东的北大门,既与湖南省相接,又与江西省相连,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网四通八大,交通十分便利。我市具有分流游客的区位优势,旅游潜力巨大,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打造特色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占据休闲度假市场。因此,重视我市温泉的勘查开发利用显得十分必要。
(4)对于一些温度高,水量大且交通便利的温泉,可以作为温泉度假村进行开发。如始兴刘张家山、司前李屋-温屋、总甫热水坑温泉、隘子井下温泉均水量大,温度高,有益组分含量较高,可发展以温泉为特色的地质旅游一条线。由始兴出发,经刘张家山温泉区连接清化河边的小九寨,至司前连接车八岭自然保护区,通往隘子陨石坑、满堂客家大围屋,沿途的自然风光、地质遗迹是一条非常好地质旅游线路。对于这些温泉,政府可以选择并引进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投资商。对刘张家山温泉应进行资源整合。这类温泉度假村规划用地面积0.1 km2~1 km2,总投资10亿以上,每亩土地投资100万元以上,每年每亩纳税3.0万元以上。
(5)对于温度较低、交通便利的温泉,可发展温泉水种植养殖,种植温泉有机蔬菜、生态鱼,并配合农家乐进行开发。对于这些温泉,政府可以选择一些规模较小的开发商,规划用地面积一般小于0.1 km2,总投资1 000~10 000万元,每亩土地投资10~30万元,每户每年纳税10~100万元。
(6)关系到当地村民利益的诉求,政府或开发商可为当地村民修建温泉浴池,供村民免费洗浴,为企业的开发提供通畅的经营环境。
(7)对于开发条件较好的温泉,建议做一些专项调研及可行性研究分析,以便更好的确定温泉的开发利用方向及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