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讨

2019-01-12杨阳

魅力中国 2019年49期
关键词:节奏感乐器节奏

杨阳

(贵阳市三桥小学,贵州 贵阳 550000)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进行深化改革,对小学教学也提出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音乐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节奏感是小学生遇到的一大难题,而这个难题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要素,有了节奏音乐才有了骨架,音乐离不开节奏。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极其重要的。但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还处于初始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节奏感的培养极为不利。

一、节奏感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在我们的实践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节奏也围绕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几乎是生活在节奏之中。节奏使音乐更具有美感,在音乐教学中,都会以节奏为基础进行教学,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节奏训练才能促使学生形成节奏感,进而提升自己的音乐能力[1]。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科目并没有受到学校以及家长的重视,人们仍然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音乐就是多余的科目,并没有学习的价值。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安排非常随意,也不会涉及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相关内容,大部分情况都是教师教学生唱一首歌而已,甚至会出现音乐课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一般由非音乐专业的教师进行简单的教学。学校的专业教师缺乏,部分教师的音乐水平较低,教师自身对节奏感就不了解,更不会注重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即使有节奏感方面的认知,但并没有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节奏感教学,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看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节奏感没有较好的体验,也对音乐教学没有兴趣,主要是因为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态度敷衍,对节奏感不够重视,为学生安排的节奏训练方法没有新意,学生对单纯的音乐知识讲述毫无兴致,而且讲述的乐理知识也不容易理解,致使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另外,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时间并不长,在贯彻执行上还不够全面深入,部分地区对素质教育并不重视,贯彻执行的效果极差,将音乐教学当做一种娱乐方式,并没有将它纳入到素质教育范围内,教学过于形式化,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效果的[2]。

二、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教学方式,合理利用肢体动作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唱歌、跳舞、乐器的过程中,都会与节奏接触,而对节奏进行有效掌握能够迅速提升音乐教学质量[3]。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音乐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带领学生将乐曲中的节奏读出来,或者用手来打出节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沉闷,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在学习音乐之前,先为学生播放一段音乐伴奏,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通过伴奏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感受伴奏的节奏时,教师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引导学生去感受伴奏的节奏所要表达的情绪,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中的《卖报歌》时,就可以利用肢体动作将音乐中的节奏打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规律的将音乐中的节奏变化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拍手或者跺脚等肢体动作都可以,只要掌握好节奏就可以,在肢体动作随着节奏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另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去收集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并在听这些声音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模仿,并通过肢体动作、语言等形式将这些声音的节奏表现出来。通过这个过程,学生通过节奏感能够对歌曲中的情感理解的更加深刻,并学会运用节奏。

(二)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针对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节奏感产生兴趣[4]。具体如下:

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小学生的年龄偏小,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极强,极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对音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并不感兴趣,这些知识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节奏更加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对学生多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生活中的声音,猫的叫声,喵喵喵;狗的叫声,汪汪汪等。通过这些声音引导学生去猜是谁发出的声音,然后让学生模仿这些声音,通过模仿学生能够感受到声音中的节奏感。

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观看动画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学生的注意力会被迅速吸引,并高度集中的观看动画片。在动画片的选择上,教师要依据学生目前喜欢的动画类型进行选择,而且动画片中的音乐要简单易懂,节奏感强,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也会感受到音乐节奏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并能有效掌握节奏感。

(三)语言朗读训练,提升学生的感性认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朗读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节奏感认知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掌握所学歌曲旋律,再安排学生将歌曲中的歌词有节奏的朗读出来,这样能够对歌曲的节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歌曲学习做好铺垫。比如在学习《五十六朵花》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将歌曲中的歌曲乐句节奏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带领学生一起将它完整的朗读出来,并对乐句中的不同音符时值的读法进行重点强调。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用原歌曲的节奏重新填词的方式进行歌曲改编,例如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句歌词换成自己班级学生的数量进行改编,假如班级学生为52人,可以改为“五十二个同学,五十二个家”,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朗读训练中,能够有效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在此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训练中对重点节奏进行反复强调,通过改歌词练节奏的方法提升训练的趣味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节奏感。

(四)即兴创编节奏,拓展学生思维

前文提到会利用节奏不变歌词变的训练方法进行节奏感培养,而通过对节奏进行即兴创编也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同时还能在创编节奏的过程中拓展学生呢的音乐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节奏创编的即兴活动,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比如在学习《健康歌》时,教师将歌曲中的一个节奏给学生,由学生依据这个节奏自行创作一个新的节奏,然后再将创编的节奏传递给下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再进行节奏的模仿创编,如此反复进行这个过程,一旦在创编过程中出现节奏问题教师立即叫停,及时分析解决错误节奏。在创编节奏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提升学生对节奏的听辨能力,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创作激情,在灵活自由的节奏创作中,拓展学生思维,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五)巧用音乐乐器,培养学生合奏能力

音乐的传递离不开乐器,节奏感的产生更离不开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效果明显,将乐器带入课堂,辅助音乐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对乐器的好奇心。比如在《铃儿响叮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的视频,并将视频中所用的乐器进行展示,可以将音乐教室中的乐器进行展示,如果没有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相关乐器的图片,再向学生展示乐器是怎么弹奏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将乐器带入课堂,让学生现场体验乐器的弹奏效果,并可以进行弹奏体验,教师可以用乐器进行音乐演奏,学生跟随乐器的节奏演唱歌曲。如果学校没有相关乐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乐器之后,对学生进行乐器知识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敲击桌子、水杯或者拍手等动作来学习乐器所弹奏出来的节奏,通过节奏练习和乐器模仿,增强学生的合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同时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升华学生的音乐艺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极其有益,因此学校和家长都应该重视音乐科目的学习。尤其在小学阶段,这是学生的品性得到有效锻炼的最佳时机,音乐教学能够陶冶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在小学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至关重要,这个阶段也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多与学生进行肢体互动,利用多媒体、节奏训练游戏、乐器等提升学生的节奏感,进而增强学生的音乐能力。

猜你喜欢

节奏感乐器节奏
学乐器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乐器
轻快漫舞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