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2019-01-12许美聪

魅力中国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创设小学生情境

许美聪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复兴小学校,四川 凉山 615601)

提问互动无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提问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点的程度,并且形成学生一定的数学思维模式与独立学习精神。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意识到并不是提问活动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教学活动具有启发性与思维性,而是问题设置的方式与来源,教师提问的技巧,提问主体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提问的效果。因此创设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借助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从家庭走出,进入学校学习的时间并不长,这也就意味着小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保留着生活化的、自由不受限制的思考方式。这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特征,更是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大突破口。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教师将教学这一活动局限在了单薄的教材范围内,导致学生难以将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经验、想法、经历充分调动起来,从而造成了课堂的沉闷和枯燥。为了改变这样一种情况,我们教师不仅不能压抑学生的天性,更要创设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具有突出生活化特色,利于学生展示生活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思考积极性的问题情境。举个简单例子,当课程进展到认识多种多样的图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举一个图形例子比如三角形,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的实例,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互动、讨论情绪,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三角形的特点和一般用途。

二、借助课堂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是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不仅能够较好地调剂课堂氛围,更能够打造一个让学生充分表达意见、展示自我、提高综合能力的平台。在创设游戏化的小学数学问题情境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是如何保证游戏活动兼具娱乐性和启发性,如何将学生带入到游戏化的问题氛围中来。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是否能够真正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否能展现出完整的数学学科特色,是否能够借用巧妙的提问技巧提高游戏教学的效率。

就以我个人的一段教学经历为例,在立体图形的教学这一章节中,我将学生按照座位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小组,然后给每一个小组分发了一块橡皮泥和一把小刀,接着再让学生根据我提出的图形要求用橡皮泥捏出对应的形状。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手、脑、眼、耳等感官,在难度较低,趣味性较突出的游戏氛围中提升了数学感知力,并且实现了快乐学习。同时学生在捏橡皮泥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自己的疑问,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拓宽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内涵,为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三、借助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传统的小学数学提问过程都是教师在设置好答案的前提下,再形成一定的提问情境,从而将学生一步步引向自己的教学思维模式。这种形式的问题情境创设虽然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正确性,但是却并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产生“处处皆有疑问,处处皆可发问”的意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个性化能力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用已知的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更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未知的疑问,产生个性化的数学学习特色。一方面,我们教师要敢于打破教学的常规,为学生创造一种全新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思考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进取与钻研。例如设置多种问题切入角度和解答思路,鼓励学生不断优化问题回答过程等,让学生感受到质疑、思考、解答数学的乐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提出来的数学问题,我们教师应当认真对待,不仅要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形成合适的讲解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拉近教师个人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建立起与教师思维、数学知识的共鸣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

四、借助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的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的按照公式和概念来讲解或者提问,学生势必会产生厌烦情绪和学习的枯燥感。而针对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形成趣味故事化的问题情境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如果要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记忆知识点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也就是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作为设置数学问题的背景来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前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数学故事,例如用阿拉伯数学的起源故事来吸引学生的课堂集中力从而增塑造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与感知力。另一方面,利用故事形成相应的问题背景也是一种较好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到具体的故事中,形成一定的故事完整性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为背景设计简单的加减计算问题等。

五、借助教学反思优化情境创设

创设学生和教师双方都满意的数学问题情境并不是一件简单而且速成的事情,相反的更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和经验汲取来达成这个目标。所以在每一堂课结束后,教师都要对自己所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效果和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后反馈结合起来,认真思考其中不足的地方和出色的地方。对于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失误的地方,教师要找准其失误点,明确是方法本身的缺陷还是方法运用的场合、对象错误,并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再次实践和完善。对于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出色的地方,更需要教师将其中正确的理念观点和实践要点整理出来并认真记录,为下一次的教学突破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思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反思中实现自我的发展,肩负起作为教师的根本责任。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安排有效的提问环节是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但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这个课题。如果是高效的提问环节决定了学生学习能够达成的目标,那么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则决定了学生在学习道路上所能够看到的风景,是对学生数学探索兴趣、数学学习情绪、数学学习思维的有效提升过程。所以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为主的理念,创设出学生满意的问题情境,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趣味性。

猜你喜欢

创设小学生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是小学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