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2019-01-12李艳辉
李艳辉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原村学校,河北 保定 072150)
在课堂上以老师教学为主,学生只是认真听课做笔记,不参与授课过程,而小学生受年龄和自我控制能力偏差的影响,小学生上课很容易走神,注意集中力较差,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往往学生听不进去,坐不住,无法对老师的说教感兴趣,学习效率更无从谈起。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的直接对话,老师依据课本描绘一幅生活的情境,学生发自内心的,自主的去进入,使每一个情境、话题、活动都成为师生交流的纽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揣摩教材,善于总结生活中的点滴片段,把二者之间联系起来,使学生提起兴趣,并积极的参与课堂互动。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学习阶段,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以小学生思维方式为切入点,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及其推理性的特点与生活中具体形象相结合,将矛盾的双方通过生活化的实例统一起来,推进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课本、对老师的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一方面可以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实体化、直观化,另一方面加强了小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探索欲望,还可以使他们获得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成就感、自豪感,加深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主动探索精神
新课标更加强调知识在生活中运用,强调教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点滴数学问题,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的日常中去。而在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就会潜意识的使学生认识到“世事洞明皆学问”,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主动探究,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就会发现二者的无穷魅力,这也是我们教学培养的目标所在。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课堂教学创建生活情境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将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区分开来,知识的接受的过程中,从小在建筑设计师家庭长大的孩子和父母是作家的孩子对几何图形、对数字计算肯定有不同的认知,所以我们在教学情境的设定中既要照顾到一无所知的同学,也要使有了一些了解的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心理学家潘菽曾经说过:“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关于学习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绪、意志等。”因此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不可能忽视其中情感因素的建立。我们将情感因素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它是调节着和推动着我们的学习活动,是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有一系列的情感变化过程,而这种变化也不断地在调节和推动我们的数学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发挥应有作用,调动学生生活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并与情境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二)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知识魅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讲解所呈现情境与生活实际的关系紧密程度决定着学习质量的高低。学生家庭环境的不同、生活场所的不同使得每个人的生活实际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对教材知识进行灵活归纳整理、优化组合,使其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更加紧密。针对数学知识较抽象、逻辑性较强、难以在头脑中建立具象等特点,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内涵和概念的梳理,在与实际相结合的讲解中显得更加肤浅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