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厌学差生学习成绩的对策

2019-01-12曾淑青

魅力中国 2019年26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学生

曾淑青

(湖南省新邵县潭溪镇潭溪镇中学,湖南 新邵 422905)

素质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起点不同,差距就不同,如果教育者忽视了厌学生这一群体,那就谈不上是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育者和有关研究人员重点关注厌学生群体的心理变化,针对其学习的态度、习惯等寻找真正的突破口,改善他们对学习、对自我的认知,调动其自信心和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尽最大可能改善劣势。

一、厌学生的形成原因

(一)自身原因

1.学习基础差。由于前期课程掌握不足,知识缺陷比较多,跟不上课堂节奏,课上听不懂,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成为厌学生。

2.学习方法不当。自学能力差,对于那些较抽象的学科,难以抓住学科特点,更无法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作业草草了事,甚至抄袭他人的作业。对于知识,懒于查漏补缺,造成和其他人差距越来越明显。

3.自信心薄弱。由于求知欲不强,再加上学习难度造成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封闭的心理。内心敏感,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沉默寡言,久而久之,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暴自弃。

4.学生自觉性不强。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

(二)家庭社会原因

1.互联网的发展壮大了网络游戏的开发,学生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为追求虚拟的刺激,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这种现象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使学生脱离了集体生活,不求上进,厌学弃学。

2.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平等,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期望值高,对厌学生的期望值普遍偏低,造成学生机会的不平等。教学方法过于老套也是一种原因,教师认识上的不全面,以及态度上的不端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3.离异家庭和重组家庭增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的破裂使部分家长在精神遭受打击后,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而缺乏家长的关爱,很容易给孩子带来痛苦,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自卑心理。

二、提高厌学生学习成绩的策略

(一)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正如钟启泉教授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仅仅着眼于提高学业成绩去实施强制性指导,对于性格缺陷的学生来说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学业成绩的提高可放到后一步考虑。首要课题是使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语文厌学生,不仅要关注低年级语文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厌学生的心理。教师要捕捉厌学生的光闪点,利用课堂,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所以创设良好的民主学习氛围,呵护厌学生的点滴上进心相当重要,这是促使厌学生取得进步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信心

多举办健康有效的体育、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提高团队意识,善于在活动中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强项,并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奖励,由此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消除自卑心理。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没有哪个学生不在乎自己的成绩,那些表面上满不在乎的人,其实内心都隐藏着沉重的自卑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让他们了解到,人生来没有聪明和愚昧之分,学业成绩好的人,智商不一定高,只要肯努力,有信心,能坚持,就一定能突破自我,取得良好的成绩。

(三)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研究表明,对于感兴趣的事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学生自然由苦学变为乐学,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师应该告别枯燥呆板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利用有利的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使教学变得灵活,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学习中来,让每一个厌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和平等。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教师眼中的学生应是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厌学生的智力不比别人差,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四)提高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要发展靠自我处理自身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能力。在自学能力的培养中,一方面应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基础薄弱就更应该立足实际不断努力,注重基础,数量与质量并行前进,注重独立思考以及题后反思。不能机械地练习,应学会分析自己的薄弱科目,重点练习。另一方面应培养自我反思意识,学会总结失败原因,以此获得经验,增强自我调控能力,达到自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学习氛围的改善

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应该做到教学的公平公正,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应正面肯定每一个学生。教书育人不能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为人处世以及内在品质的传授。课堂是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厌学生并不是在每一个方面都低于他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并为他们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其优势,摆脱学习困难带来的自卑感。

三、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应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厌学生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项漫长且艰苦的工作。学生自身的影响、社会影响和家庭的影响,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教师应深度剖析和认识产生厌学生的原因,找到促进他们发展的突破口,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获得改变,展现出完美的自我。

猜你喜欢

心理教师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最美教师
心理小测试
教师如何说课
心理感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