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苏轼感喟人生的诗歌透视其处世哲学

2019-01-12林媛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赤壁赋天命首词

◎林媛

苏轼的仕途可谓多舛,历尽浮沉,曾五次三番被贬值,赶到偏远地区做小小的地方官,也曾三次在京城权力漩涡中挣扎。他在这万丈红尘起起落落中,却能够始终秉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他始终都能够随遇而安,无论身处何方,总能为自己的生活寻到乐趣,这与他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精神内涵后感悟出的处世哲学有关,而这种哲学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万物与我而为一

《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前赤壁赋》记载了苏轼与友人泛舟赤壁所见之景,明月高悬于空,月光分外清冷,在这曾见证了惨烈的赤壁之战的山水间,友人不自觉地想起曾经的一代枭雄如今却不知身在何方,因而心生悲凉情绪,深感自身的渺小,认为自己于浩瀚历史不过是轻如蜉蝣,加上周围凄清环境衬托,更是悲从心来。而苏轼对友人的观点并不赞同,他认为天地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但江水源源不绝地向东奔流,却永远未曾枯竭,因此事物又具有永恒性,不必为此而感到悲伤。另外,他认为世上所有事物都有自己注定的归属,不应当苛求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美好的景色乃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他对于万物的态度与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颇为相似,都带有豁达与乐观的态度,讲究顺应天命,对事不苛求,也正是这种乐观的态度,才能使他不汲汲于富贵,在经历多次贬官后还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二、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是苏轼的又一名篇,在这首词中,苏轼体现出了超然豁达的心态,寄予了豪放乐观的精神。行路时突然遇到大雨,同行人皆是措手不及,颇为狼狈,只有苏轼能够在风雨中从容行走,也只有他能够纵声高歌,与风雨声应和,披着蓑衣就仿佛身穿坚硬铠甲,仿佛能够凭此抵御世间所有灾难。寒风料峭,将醉酒的他吹得清醒,使他感觉到丝丝寒凉,但当他回首走过的路,却不会在意它曾经多么坎坷。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明明是被贬谪之人,但他的心中却全无一丝愤懑,亦无对曾经锦衣玉食生活的怀念,有的只是勇敢面对前路风雨的大无畏精神与不在乎坎坷路途的豁达心态。

三、曲高和寡,高洁自许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率领家人共渡难关,但他的内心其实也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寂寞与无奈。变法就意味着要彻底颠覆人们传承已久的制度和观念,他不愿意看到这些变动的发生,不愿稳定的朝局发生动荡,可当时皇帝与王安石等变法派大臣心意已决,极力排除异己,而他,就是反对变法的异己。他虽无恶意,却被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放逐到黄州这样一个穷苦地区,全不念一丝情谊,哪怕他也曾为了这个朝廷鞠躬尽瘁。可他的寂寞,不是婉约派词人的顾影自怜,不是闺怨诗中的自怨自艾,他的寂寞,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凤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他就是那月夜中徘徊的孤鸿,虽然疲惫寂寞,却不肯随便寻个枝头落脚,不肯屈服于这凡尘俗世。这是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是哪怕不被理解也不会同流合污,虽无知音,却仍旧能够高洁自许。在世俗的潮流中,有多少人选择了屈从,当时苏轼若肯低眉顺目,若肯表露出几分谄媚,定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不会面临生命危险,可他竟是从未屈服,坚守着心中的信念。

四、用舍由时

苏轼认为,大千世界如此繁华,上至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下至凡夫俗子、芸芸众生,各自有乐在其中的事情,所有人都不例外,但能否得到富贵、权利,却是由天命决定,人们不必强求,只需坦然面对命运的安排。人的意愿能否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在很多时候,哪怕付出数十倍的努力也无法获取想要的,可许多人都不懂得适时放弃,苦苦追寻,终其一生都无法释怀。而苏轼对此不做强求,秉持“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能够对权和名看淡,这份从容十分可贵。

结语

李白虽以浪漫乐观著称,可诗词作品难免有壮志未酬的慨叹,但苏轼却是完完全全的豁达潇洒,不将这些身外之物放在心上,这种处事原则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猜你喜欢

赤壁赋天命首词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赤壁赋
草书赤壁赋卷(局部)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神回复
张山毅
宋高宗的眼力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天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