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书法教学
2019-01-12金炜
◎金炜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净化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全面提高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常州市盛毓度小学启动了“书法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教师书法社团活动”“书法小故事演讲”“学生书法小报创作展示活动”“现场书写比赛”“师生书法作品展览”等有效方式助推素质教育,帮助师生更好地传承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艺术。
一、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是教好书法课的保障
书法课程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教师的书法修养,盛毓度小学聘请了区书法教研员杨旭老师为“毓美教师书法社”的导师。杨老师并不急于教授大家如何练好字,而是先从字形、开笔、执笔、坐姿和凝心聚力等最基础的知识讲起;接着讲汉字的间架结构;再从起、行、收(即起承转合)动作的力感强调书写要领;最后,杨老师现场示范书写,并巡视指导教师们的书写实践。
二、正视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校园书法氛围
目前的小学教育中对于书法的认识较为模糊,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这是一门“副课”,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一是写字课可有可无,有时甚至形同虚设;二是教学要求不严,学生写字习惯不理想;三是教师教学往往避繁就简,重“硬”轻“软”;四是软笔书写需要较长的时间练习,学生缺乏持久的兴趣。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至少有三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要采取科学的书法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书法学习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例如基础描红、临摹等练习,很多初学者对这些练习都缺乏足够的耐心。为了帮助书法初学者更快地入门,书法教师要精心设计书法教学课程,为书法训练增添新鲜感和趣味性,保持初学者学习书法的热情,这是学习书法的“稳定剂”。
其次,要对学生的书写水平进行分层,制定不同层次的书法训练计划。小学生爱听爱讲故事,在低年级里开展书法小故事演讲比赛,例如书法名作《兰亭集序》,王羲之以书法会友,活跃了书法教学氛围,这就是书法学习的“催化剂”。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予其展示成果的机会和平台。中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小报制作非常感兴趣且得心应手。学生们广泛收集资料,用优美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合理巧妙的编排,创作出了一张张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手抄书法报,展示出他们出色的动手能力和艺术素养。这是推进爱书法、学书法的“促进剂”。
三、校园书法教学实践的四点启示
一是要注重选帖和临帖。选帖要遵循“厚古薄今”的原则,择优选定;初学者适合临摹晋楷、唐楷等字体;对鉴赏能力较差的学生,可由教师推荐几种字帖以供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是实行因材施教十分重要。目前书法班都是校外辅导班,存在着书法初学者、有功底书法爱好者混合教学的情况,这些学生之间的书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书法教师要做好因材施教。
三是引导学生学习做到 “四多”:
1.“多观察”, 就是多看多记。学生在书法练习中首先要熟悉偏旁部首的结构、动态书写过程,要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在运笔时才可以一气呵成。
2.“多比较”就是和范字比较、和别人比较、和以前比较。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每一节课的作品进行对比和反思。
3.“多练习”是指学写书法态度要老实,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王献之能写尽九缸墨汁,智永和尚的烂笔头装满五个大箱子,怀素的笔能写穿木板,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练字要肯下苦功,功到自然成。
4.“多请教”是在写字过程中有不懂的理论或写不好的地方,多请老师给予讲解和示范。往往教师的一个点拨,一个示范就可使学生很快地云开雾散、豁然开朗。笔者在辅导室里专门贴上“多观察、多比较、多练习、多请教”这个标语,是在书法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时刻提醒学生并鞭策自己。
结语
校园书法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教育,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对于促进学校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完善和强化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针对目前学校写字教学存在着各种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教学方法,使广大教师达成共识,齐抓共管,花精力下工夫,一定能够抓出成效、教出成果,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