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传统技艺类博物馆展陈模式探究
——以《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为例

2019-01-12李婧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榨菜涪陵技艺

◎李婧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传承传统文化作出的重要论述,如何在新时代下积极响应号召,丰富非遗的保护形式和内容,开辟非遗活态传承与保护的新途径,已经成为当今非遗保护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全国非遗博物馆建设的快速发展,从实践中已证明这是我国“非遗”从申报立项保护向依托文化空间进行整体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方向转变的必然途径。

2008 年6 月7 日,《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发〔2008〕19号。(项目类别:传统技艺;项目编号:Ⅷ-159)本文就《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作为非遗传统技艺类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在构建榨菜传统技艺文化博物馆中,如何将榨菜独具一格的鲜、香、脆、嫩饮食风味,与家国情怀、乡愁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民族标志性传统文化元素,从而充分发挥榨菜传统技艺的工艺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促进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活态化保护传承发展的非遗特色展陈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

一、榨菜传统技艺文化博物馆的展陈定位

按照榨菜特色传统技艺文化主题博物馆定位,以榨菜历史沿革演变为载体立体全面地反映中国榨菜传承沿续的特殊轨迹,提炼榨菜制作各个历史发展时期中最核心、最独特、最精彩的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相互之间的传承和延续,详细而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榨菜蕴含的民俗文化传统。依托《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以弘扬以及传承和保护榨菜传统技艺为主要核心,打造集非遗保护、休闲度假以及餐饮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主题博物馆,成为三峡库区独具魅力、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和旅游文创产品。

(一)主题定位

汇聚中国榨菜历史与文化经典,展现华夏民族的特色饮食文化和特殊生活智慧,延续中华优秀传统非遗文化。

(二)发展定位

典藏民族珍贵记忆,传承历史不朽文脉;振兴中华传统技艺,培育大国工匠精神;发挥文化磁极效应,打造非遗荟萃之地。

(三)功能定位

塑造非遗活态传承新模式,构筑三峡文化旅游新地标。

二、榨菜传统技艺文化博物馆的展陈理念

榨菜传统技艺文化博物馆展示的都是与榨菜生产相关的物与事,但是在实际的材料收集中,许多与榨菜相关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现都存在着很大的收集困难、保存困难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展览馆按传统模式以及理念,那么势必会出现一些问题,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更无法向人们科学展示榨菜工艺以及榨菜自身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悠远历史。要想改变这样的状况,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打破榨菜传统技艺文化博物馆展品不足的制约因素,那么就必须运用现代展陈设计理念,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科学创造一个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榨菜传统技艺文化博物馆,真正满足展馆的发展与需求。

(一)营造整体空间氛围

科技的进步以及各种全新技术的涌现,各种全新展览模式以及展览手段层出不穷,在展陈手段日趋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展览馆相关人员必须科学考虑、有效研究,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巧妙利用空间、组织空间进而创造空间,使之达到最好的效果。这种审美空间必须是要能够按照榨菜传统技艺文化博物馆的非遗实物藏品特点和陈列环境的内在特殊性及关联的事物,有次序、有规律地组织起来,通过对室内空间的建构以及对榨菜沿袭传承赖以存在的空间的再造,并运用美学原则创造的审美空间,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营造丰富的艺术氛围,体现人类的科学、技术及智慧的美。

(二)发挥非遗个性与特点

榨菜传统技艺文化博物馆作为一个非遗传统技艺博物馆,应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个性与特点,在展陈上把传统与现实结合、专业与社会结合、科普与传媒结合,使其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与传统文物类博物馆“厚古薄今”“有古无今”的现象相反,非遗类博物馆更应重视“古今并举”,不仅关注过去的历史变迁,更关注现实生活乃至未来发展趋势。

(三)借助高科技展陈手段

在展陈设计中大量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通过声、光、电的运用和四维动感立体影院(4D 影厅)幻影成像,并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引用于非遗博物馆展陈的设施控制,将历史文明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塑造出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榨菜传统技艺文化博物馆。通过触觉、听觉、视觉来缩短观众与博物馆的心理距离,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展品带给心灵的震撼或享受。

三、榨菜传统技艺文化博物馆的展陈思路

(一)引入一个现代国际设计理念

引入最新的“Scene Experience(情景体验)”国际前沿设计理念,打造一座情景体验式现代高科技非遗博物馆。

(二)贯穿一条展示主线

贯穿以榨菜传统制作技艺为主要代表的榨菜文化为核心的展示主线,汇聚中国榨菜历史与文化经典,展现华夏民族的特色饮食文化和特殊生活智慧,延续中华优秀传统非遗文化。

(三)构建四维布局空间

构建以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为基础的四维布局空间,把历史文明和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塑造一个极具震撼力、感染力、观赏性与艺术性的非遗博物馆。

(四)展开五大展陈主题

展开以“大专题”陈列方式的五大框架板块分区:

第一,道法自然(序展篇)第一主题展陈区——中国榨菜独特的历史溯源及其极具传统文化底蕴的历史演变进程风貌。

开篇介绍榨菜独特的历史溯源及其极具传统文化底蕴的历史演变进程风貌,有序展之意。该篇专题结合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物,串起传统中国榨菜的历史发展脉络。

1. 本篇展陈布局以历史渊源概述为主线。

2.本篇展陈布局以历史时间线索作为主线,辅以各时期的历史重要事件及人物,串联中国榨菜极具传统文化底蕴的历史溯源、承前启后的始创之史、沧桑百年的传承发展史、辉煌新时代的鼎盛时期四大历史演变进程风貌。

3.本节展陈主题展陈布局通过多元化方式的综合运用,增强展陈布局的历史厚重感及艺术表现力和震撼感。

第二,飘香记忆(技艺篇)第二主题展陈区——体验中国榨菜悠远的传统生活情趣,重温华夏民族的历史民俗文化魅力。

1. 本篇部分文化节点概述:榨菜传统技艺流程复杂、精益求精,从最初的原料到最后成品,要大小经过严密的15 道传统手工加工工序:(1)选菜头;(2)菜头切块;(3)搭菜架;(4)穿菜串;(5)晾菜串;(6)第一次盐腌;(7)第二次盐腌;(8)踩池;(9)淘洗;(10)榨除盐液;(11)挑菜筋;(12)第三次盐腌拌料;(13)装坛;(14)封口;(15)套竹篓。这些严密的工序都有精确而不可取代的要求,特别是采用了原始的风脱水及三腌三榨传统技艺,促成了榨菜鲜、香、嫩、脆的特色形成,这是其他酱腌菜难以比拟的,这些传统生产绝技是劳动人民长期以来积累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榨菜从种植收获到加工制作,都深深扎根于民间,渗透于生活。其间有禁忌、信仰、幻想、理想,也有人情世故和爱恨情仇……

2. 本篇部分展陈布局节点意象:通过复建涪陵榨菜作坊、榨菜现场和民国时期榨菜商业贸易街的情景再现,采用文物与高科技复建场景互动体验相结合以及与影像虚拟的方式,探寻久违的乡愁记忆。

(1)菜

○青菜头的产地和种植

○青菜头家族

○青菜头的营养价值

○青菜头的华丽变身

(2)食

○巴蜀饮食传统——“尚滋味,好辛香”

○涪陵民间制作榨菜的习俗

○“咸菜屋”场景复原展示涪陵民间咸菜的种类及食用方法

(3)创

○复原邱寿安(榨菜开创者)创始榨菜缘起场景

○场景一:首试腌制

○场景二:初尝美味

○场景三:榨菜得名

○场景四:试售宜昌

○场景五:热销上海

(4)技

○复原大型传统手工制作作坊

○榨菜传统加工原材料

○榨菜传统制作技艺平主要用具

○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流程

○榨菜传统制作技艺的重要价值

(5)商

○复原历史上第一家榨菜行商号“道生恒”榨菜庄经营场景

○复建清末民初时期老字号榨菜经营铺

○复原“三益居”茶馆里的菜帮交易场景(菜帮:民国十五年成立,后称榨菜同业公会)

○复原大型传统手工制作作坊

(6)事

○部分榨菜重大事件演绎

○最初的成功推销:1908 年,邱翰章在上海第一次开始正式推销榨菜

○最老的榨菜品牌:邱寿安创立“荣生昌”

○最早的国际品牌:“地球”牌榨菜

○最早的出口专营企业:五大商号

(7)运

○复原旧时涪陵长江沿线最热闹的官码头一角的繁荣景象,突出榨菜运销

○复原航运实物展品:如乌江流域独特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歪尾船”等

3. 本篇主题展陈布局形式:本篇主题展陈布局通过精心复原榨菜民俗生活生产场景,应用兼备多媒体视觉效果与互动体验的高科技展示手法,展现榨菜百年技艺的辉煌创新,诠释榨菜文化的技艺精髓。

第三,物华天宝(成果篇)第三主题展陈区——沿袭祖先生活智慧和大自然天作之合的榨菜,缔造舌尖上的辉煌成就。

历经百年的传承,榨菜成了涪陵的符号和标志,被国内外亲切地称之为“中国榨菜之乡”。

1. 本篇展陈以榨菜的诞生、榨菜的发展、榨菜的辉煌成就为主线。

2. 本篇部分展陈布局通过以榨菜造福华夏所获各类成果为主,重笔渲染榨菜创始以来的辉煌成就。该部分内容以所有与榨菜相关的书籍、文学艺术作品、获奖、取得商标注册认证、行业标准制定、科研学术成果、历年榨菜相关的书画、摄影、影视的展示。

(1)非凡成就

榨菜创始以来所获各类奖项及荣誉、相关具有重要价值的证书、成果实物、人物、事件等多种材料。

(2)辉煌业绩

新中国成立后榨菜技术领域所取得的各类商标注册认证、行业标准制定、产品标准认证等相关具有重要价值的证书、业绩实物等多种材料。

(3)科研硕果

传统榨菜工艺在科研领域创新所收获的各类科研成果以及相关具有重要价值的成果实物、文件等多种材料。

(4)名篇佳作

汇聚展示影视作品、舞台艺术,诗文词赋、摄影书法等各艺术门类为榨菜所创作的艺术作品。

3. 本篇主题展陈布局形式:通过文字、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多种科技布展形式,将百年辉煌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及经典工艺演绎为海内外华人魂牵梦绕的共同乡愁记忆。

第国,盛世开坛(行业篇)第四主题展陈区——秉承百年传统技艺精髓的涪陵榨菜行业呈现勃勃兴旺的盛世盛景。

作为榨菜的代表,涪陵榨菜可谓名满天下。在国内外很多的国家和地区,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从榨菜包装袋上认识涪陵的“涪”字的。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现代化的发展,虽然涪陵榨菜历经“无数洗礼”,但是在涪陵榨菜人执着坚守、不忘初心的基础上,依旧如凤凰涅槃般华丽转身,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机勃勃的盛世盛景。

1. 本篇部分文化节点概述:秋山利辉在其作品《匠人精神》中做过这样的论述“杰出的匠人,其人品比其具体技艺更为重要。”当喧嚣浮躁急功近利在社会上出现的时候,涪陵榨菜的手艺人仍旧执着地坚守着自己以诚为本的“匠人精神”并试着将其科学地传承下去。

多年来,涪陵榨菜人在坚守本业、坚守工艺品质的同时,正是靠着这份与时俱进的创新与实践,不懈的坚守与思索,才使得这样一种地域性极强的小菜,以开放包容的伟大品格与胸襟,构建出了不朽的品牌形象,从而在巴国故都一方之地坚实地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2. 本篇部分展陈布局节点意象:本篇将以榨菜创始之地,涪陵本土榨菜企业创业故事和突出的贡献人物为切入点,全面展示当代新时期涪陵榨菜行业的盛世景象。

(1)百年畅销

涪陵榨菜创新加工、鲜销并举发展历程回顾。涪陵榨菜畅销百年、盛誉不衰,产品销售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大中城市市场占有率达70%;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由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香港发展到韩国、俄罗斯、欧美各国、南非等57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涪陵青菜头”鲜销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成为重庆市第一蔬菜品牌。

(2)品牌荟萃

榨菜行业现代生产线及涪陵榨菜代表性品牌商品展示。用虚拟现实环境结合场景复原,展示榨菜行业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展示涪陵本土现有榨菜商标190 件的商品(其中四件中国驰名商标、 21 件重庆市著名商标, 32 件涪陵区知名商标)。

(3)创业故事

涪陵榨菜龙头企业的创业发展历程。汇集企业创业发展进程各个时期、各种工艺环节的历史实物资料、行业文物等,重点以创始人的创业故事为展示主线索。

(4)行业群貌

涪陵榨菜行业整体群貌,涪陵区现共有榨菜生产企业39 家的企业概况展陈。其中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19 家(国家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家、市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九家、区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八家)。

3. 本篇主题展陈布局形式:在秉承传统涪陵榨菜制作百年技艺精髓的现代工业化时代,用前沿科技手段以兼具艺术性、实用性与科技感的展陈手段展示当今涪陵榨菜行业现代的勃勃兴旺的工业化生产盛景,让参观者能够真正感受从前一展厅穿越到现代时空的榨菜百年沧桑进程的历史体验。

第五,绝艺流芳(传承篇)第五主题展陈区——延续传统榨菜文化特有的感知方式,唤醒中华民族共同的乡愁记忆。

本篇作为“最后一个展厅”,将注重结合博物馆展览,开发与榨菜文化紧密相关的文创产品,延续传统榨菜文化特有的感知方式,唤醒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文脉记忆。

1. 本篇部分文化节点概述:榨菜生产加工制作,有其清晰的传承脉络,拥有众多民间传承习俗。既有师徒相传,也有祖孙相维。家族承传,主要靠长辈言传身教,反复示范;师徒承传,有拜师仪式。

榨菜是生活化产品,其间蕴含着浓厚的乡风民俗,多彩的市井炊烟。比如民国年间,涪陵城有玩“菜龙”庆祝榨菜丰收的传统。菜龙由榨菜头、青菜叶等轧制,由两面大锣和铜号开道,彩旗队、腰鼓队随后,花样有“龙抬头”“拜四方”等,情景宏大,参与者众多,这是与榨菜相关的乡风民俗。

榨菜种植收获的农事节气,加工储藏的敬畏诚意,待客送礼的亲情友善,谈婚论嫁的择偶条件,家风家教的代际流传,邻里之间口碑评价等等,都氤氲在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冠有“中国榨菜之乡”美誉的涪陵,百多年来,榨菜伴随着涪陵人的庸常日子,给食品添味,给人佐餐,给农民增收,给地方增税,给国家创汇,给生活添彩。这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沉香,尤其是那种可贵的工匠精神,更要靠一代代榨菜人传承下去。

2. 本篇部分展陈布局节点意象:这个时代既是对传统榨菜文化的继承,又是对现代榨菜文化丰富发展的根基。从挖掘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榨菜传统民俗文化入手,开发榨菜文化相关文创产品及策划榨菜文化活动,延续传统榨菜文化特有的感知方式,唤醒中华民族共同的乡愁记忆。

(1)传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永恒传承

以国际化的理念来传承非遗文化、以国际化的形象来展示非遗文化,通过科技手段与活态展示相结合,观赏性和经营性相结合,集科普教育、展示宣传、收藏研究于一体,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事业与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项目进行科学的有机结合。

(2)感知——榨菜文化特有的传统人文感知体验

复原榨菜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特殊的风味特色,深厚的民俗特色的传统民俗互动活动。通过大型节庆演艺、定期策划举办特色文化展,引进各类交流展、临时展览和巡展等项目及其现代的创意表达等方式,全方位呈现榨菜文化多姿多彩的生命活力。

(3)文创——打造“最后一个展厅”

在一些发达国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展销被称作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在这里,观众可以通过对实际展品的认同逐步完成物质展品到文化的消费。在展览中,可以精心策划,独创榨菜传统技艺文创产品项目,开设“文化创意体验区”,开启榨菜传统技艺文化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让文化创意产品真正成为传播榨菜传统技艺文化博物馆文化的优质媒介。

3. 本篇主题展陈布局形式:将新兴技术与互动橱窗等数字展示手段进行有效性的深度融合,结合凹凸变幻的艺术展墙,动静结合,将榨菜传统技艺文化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与文博、旅游和商贸完美融合一体,铸就超越传统展陈布局惊艳观展互动的非凡体验。

结语

非遗传统技艺类博物馆展陈模式,力求将非遗学术与科普相结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从而建立起一个内容完备、资料详实、活态化的专题性展陈馆,并使之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通过后续建设,逐步发展为一个更加科学、更为丰富的非遗传统技艺类博物馆展陈模式。籍以为非遗传统技艺类展陈的发展开拓出一条宽广的道路,唤醒中华民族共同的乡愁记忆,增强公众对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猜你喜欢

榨菜涪陵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涪陵榨菜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No.4 涪陵榨菜回应“天价礼盒”:只是尝试
永远创新的涪陵页岩气公司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电导率法快速测定榨菜盐分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榨菜中柠檬黄的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