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传统文化 ,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2019-01-12霍颖秀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识字教师应语文课堂

◎霍颖秀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统领性,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特殊的教育功能,对小学生识字、写字、阅读、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与能力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能,对学生综合性学习影响甚深,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语文课堂,可更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而基于这样的教学形式,给予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更直接的渠道。在此诉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其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借助有效载体,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令其能获得良好的宣传,还可利用其教学优势与独特的文化特征,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一、明确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之必要性

通过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情况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知之甚少。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更多只是了解与掌握信息本身,并不能深入了解其中所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髓,导致当代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艺术品位、文学素养。而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优质的文化精髓,对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既可赋予语文课堂新的展现形式,还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绽放语文课堂光彩之有效措施

(一)基于基础教学,巧妙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更强调教材本身知识的传达,缺乏一定的文学性与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氛围过于单调。基于此,教师应借助于基础教学,在开展识字教学过程中,能科学地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起源与内涵,赋予小学语文课堂更深厚的文学属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识字的过程中,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手法,深入浅出地对汉字的演变过程进行解析,并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令学生能知其形,更能知其意。在对汉字的书写方法进行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能令学生更深切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可将中国有名的书法大家对学生进行介绍,并能将其与识字教学进行结合。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展现形式,可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观念与艺术修养,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教师可科学地融入书法特殊的书写方法,以此引导学生能有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令其感受到学习汉字的趣味,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

(二)强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

经典文学作品相较于现代读物,其更具有文学意义与历史价值。优质的经典文学,既可帮助学生回忆历史,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因此,教师应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将经典文学作品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可选择更匹配的主题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阅读课堂上,在课堂上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去有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选择我国经典著作《山海经》中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趣味片段,教师可引领学生共同阅读“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典故与生动故事的过程中,可培养学生艰苦劳作、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基于更具趣味性的神话故事,去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鲜明的叙事形式,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基于这样的教学,令学生在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开拓阅读空间的过程中,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新的认知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语文课堂,为弘扬传统文化找寻到有效的输出端口,运用传统文化,为小学语文课堂增添光彩。

结语

总之,教育体系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营,应能充分重视其教育功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能科学地融入传统文化,令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理解与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保课堂的趣味性,善于引用经典神话故事等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基于此,创建轻松的语文课堂,将弘扬传统文化行为落实到日常教学的细节中。

猜你喜欢

识字教师应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