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01-12陈俊英

魅力中国 2019年21期
关键词:高效性成员科学

陈俊英

(青神县教育技术装备站,四川 眉山 620460)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意味着由多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但并不代表着小组成员只需要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进行思考,做出贡献。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个体学习的成功所积累起来的,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指导。所以,小学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实践、探索的结果。至于合作学习法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在教学中开展高效的合作学习,具体可以参考本文以下观点和方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一)实现学生学习上的“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最基本的意义在于对学生学习缺陷的弥补和对学生学习长处的发扬与强化。小学科学的教学对象是思维不完整、方法不成熟、能力不完善的小学生,在很多时候,他们个人的学习力量尚不足以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同时小学生缺少借助外部力量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小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现阶段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疏忽和漏洞,并且可以借鉴他人有效的学习经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案。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够完成学生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例如复杂的实验、长期的科学观察、大量数据的检测和记录等。所以合作学习是对个人力量的有效强化,有利于实现学习中的“取长补短”。

(二)深化科学教学的内涵与深度

小学科学教学中形成合作学习小组是挖掘学科内涵,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对于同一个问题,一个学生可能只能想出一种解决方案。而当几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往往却可以获得“1+1>2”的效果,使得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出现质的变化。小学科学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问题始终在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而问题的答案也总是在不断被推翻又被建立。因此合作学生给了学生更多的深入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小学科学学科进行内涵探究与深度挖掘。

(三)形成学生综合的学科素养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是科学知识、实验方法的教学,同时也是科学精神、学科素养的教学。学生在独立学习时是无法形成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竞争氛围的。因此只有将个体的学生放在整体的学习小组内才能实现学生团队内价值观念、综合素养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将不同学生的学习素质集中在了一起,因此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不仅能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更能实现科学精神、品质、素养的突破进展。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意义

(一)科学分组是保证合作学习高效性的基本前提

小学科学学科与生活实际、实践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常常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借助实践探究获得问题的答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是最基本的考虑要素。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与要求确定合适的人数,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和责任分配不均。其次,教师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的能力、成绩,避免同质搭配,合理地在小组内安排理论型成员、实干型成员、领导型成员,尽最大可能实现优秀学生带动落后学生学习,推动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共同进步。当然,教师还要兼顾成员的性格、爱好,将兴趣相同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组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性,从而提升小组内的研究氛围与合作氛围。

(二)明确成员责任分工是保证合作学习高效性的基本要求

合理分组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让学习任务能够落实在每一位小组成员身上,提高学生的合作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只有分工明确的合作学习,才能保证把每一位学生的作用落到实处,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流与能力的互补。

以“观察植物的茎”这个实验为例。教师先要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分为材料准备组、实验操作组、结果记录组,明确学生在实验环节中的职责。而且每一组的成员要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能力,例如实验操作组的学生需要耐心与专业性,处理数据的学生需要较好的计算能力。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并让实验准备组收集和处理好不同植物的茎、红墨水、烧杯、热水等材料。接着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与探究,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结果。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内部分组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让学生接受和完成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累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三)教师参与合作学习是保证合作学习高效性的基本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相处并不是一直都是和谐的,个体成员的学习进度也不一定与小组整体进度相适应。而且合作学习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学生无法解决的困难。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教学职能的作用,适时地对学生的合作小组进行调整与完善,保证小组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学生个体的进步。

例如有的小组的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结果不符,但是学生却无法找出实验中的问题所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仔细的检查,对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的解释,给学生讲解不同条件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或者对学生的实验思路进行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及时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创新合作学习模式是保证合作学习高效性的发展策略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在很多时候并不只是为了探究一个共同的问题,合作学习也可以是合作表面下的竞争学习。教师要探究不同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既具有合作性又具有竞争性。

一般的合作学习依靠的是学生的责任分工来实现同一个学习目标,这是合作式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细化任务、分配责任、统一目标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式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本文认真研究了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发现合作学习是小学教学阶段完善和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效果较为显著的方法之一。它的运用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上的“补短”,填补了学生思维和能力上的漏洞。更达到了“学习取长”的目的,推动学生的能力和方法迈上新的台阶。但是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创想和设计,并将想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从而真正提升学科教学的综合价值。

猜你喜欢

高效性成员科学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科学大爆炸
浅谈水质检测的高效性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再思考
如何实现小组学习的有效性、高效性
科学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