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的像素化表现
2019-01-12刘晓旭鲁迅美术学院
□刘晓旭 鲁迅美术学院
在科学技术与数字媒体发展的今天,像素化作为一种图像的形式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在创作与绘画中给予了我们灵感。在社会中,我们与数字媒体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新鲜的事物使艺术创作也变得充满活力。
一、数字媒体时代的个体生活状态与认知
在数字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公共媒体对生活产生了巨大作用,例如,新闻媒体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了解新鲜事和除了个人以外的其他人的生活,例如,明星真人秀类的节目多多少少体现了一种私人性的生活。人们对他人生活好奇的同时无意间也多少触及一些他人不想涉及的方面,就是所谓的个人的隐私。在我的绘画题材中所选取的生活场景,一种非常私人的形式——化妆,就体现出隐私。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想要展现自己,让别人来了解自己,比如,直播这种新形式的数字媒体,大家可以把自己生活的点滴展现在屏幕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就体现出一些公共媒体和私人生活间的微妙关系。
现如今,在这个图像横溢的社会中,摄影与照片反而促进了绘画的发展,它对绘画题材的启发,开阔了艺术家的思维,更进一步对绘画形式进行了革新。在摄影技术发达的今天,过去超写实性的表现手法显然已经落后了,人们在不断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手法。受数字图像的启发,发现照片在放大数十倍甚至几百倍以后就会变得模糊,产生一种像素化的效果。而那些像素化了的小方格与大图上不一样的色彩更是别有一番趣味,这些新的发现其实都是对创作的启发,便由此产生了像素化与绘画相结合的想法,用这种像素化的方式来进行绘画,既抽象又具体。
二、对于像素化绘画的探索与表现
毫无疑问从摄影技术发展的那一天起,数字媒体和图像就对艺术家们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这种数字媒体与自己的绘画相结合,从中寻找灵感。例如,美国当代艺术家查克g克劳斯,起初克劳斯是画抽象画的,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他逐渐发现自己的绘画缺少创新从而转向画具有超写实的照片,他的作品多以人物头像为主,在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制作和构造。在绘画前他先拍摄人物肖像照片,然后借助工具进行打格放大,用投影仪投到画布上,按照比例打格进行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精确的描绘。在创作中将照片放大到几十倍的大小,利用这种数字媒体的图像用一种像素化的形式描绘出超写实的画面,从他的绘画中看到了图像的像素化与绘画相结合的表现。与克劳斯相比,我在绘画中反而不追求精确大小的格子,他的作品往往追求的是一种制作,我的像素化想体现的是一种绘画性。他的绘画不但使用了传统画笔还运用了喷笔、钢笔和其他工具。随着艺术不断地发展,克劳斯的创作也不断变化,他最初运用油画和丙烯颜料进行绘画,后来逐渐放宽画法大胆创新,甚至用手指蘸颜料绘画自己留下的指纹,在格子上他也不再拘泥于垂直水平,而是运用类似于印象派点彩的方式填格子,运用多种手法和材料来进行创作,在效果上,远看逼真,近看局部却体现出抽象。而他的题材也是自画像或者身边的人物头像,有一种生活中的韵味。
除了这种直接运用图像的像素化的效果来作画外,还有运用照片作画的德国画家格哈德g里希特,他后期采用照片绘画,通过样板的媒体性质与绘画相融合,忽略照片的细节。在里希特的照片绘画作品中,经常是曝光过度,对焦不准,看起来模模糊糊的,然而就是这种模模糊糊的画面却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在数字媒体发展的过程中,这种与数字媒体相结合的绘画作品无疑使人们眼前一亮,不但不是摄影技术对绘画的冲击,反而是对绘画的一种机遇。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还有一部分当代艺术家直接运用数字媒体进行艺术创作,其中就有当今画坛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大卫g霍克尼,他大胆使用了现代科技的流行工具ipad进行创作,已经78岁高龄的他,坚持每天用ipad进行创作。他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媒体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进行创作,无疑是一个突破。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与数字媒体息息相关,而像素化是数字媒体发展中的一种形式。这种新形势下的科学技术的产物不仅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便利,也给我们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方向,查克g克劳斯、格哈德g里希特、大卫g霍克尼的创作和他们的事例足以证明数字媒体与绘画可以很好地结合。像素化这种图像的效果与绘画相结合更是产生了耐人寻味的效果,在题材上私人生活也是表现绘画的一种很好的载体,在想要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又不想过于把自己完全展现在众人面前,这种私人生活的题材与像素化绘画相结合,无疑是一种非常恰当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