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墨像艺术的文化与形态生成
2019-01-12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秦 刚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与中国水墨艺术相似,日本墨像艺术中,创作者通过精心的艺术设计,使墨表现出焦、浓、重、淡、清等丰富的变化,并辅以多重现代科技手段,使画面充满张力与表现力。近年来,日本方面对墨像艺术的研究成果众多,如《近代の美術28书と墨像》《新しい、西洋と古い束洋の随想》《芸術としの书》《书の讲座水墨と墨像》《现代の害芸—墨像の世界》与《现代书道の父比田井天来》等,都是日本方面研究墨像艺术的珍贵原始文献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1]。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日本墨像艺术文化的特点,对日本墨像艺术的文化发展前景做出期盼,以为艺术史研究奉献微薄之力。
一、日本墨像艺术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日本文化素来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日本墨像艺术是中国水墨艺术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产生的变种。“象”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周易·系辞传》中有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此外,《周易》之中还有专门的《大象》和《小象》两篇,通过列举天地间各种事物来比喻人事。事实上,所谓“象”,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指通过外在感官可见的事物,来比拟其他事物,如山、水、草、木;或其他感官不可见的事物,如道、义、仁、理,是自远古时代起,人类观察外界、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的审美情趣日渐提高,发展出对艺术文化的需求,“象”的艺术应运而生。中国传统水墨画、国画、诗词,还有本文的主题——日本墨像艺术,都是这样诞生的。
作为一种使用“墨”的艺术,日本墨像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呈现出了多种特点。日本著名墨像艺术家佐藤棱曾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概括,认为日本墨像艺术发展至今,主要具有丰富性、超越性与现代性三方面特征。下面笔者详细分析这三方面特征。
(一)日本墨像艺术的丰富性
具有“丰富性”的艺术往往能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模式与内容。日本墨像艺术的依托物品虽然仅有“墨”这一简单的材料,但通过艺术家们的奇思妙想,往往能呈现丰富多彩的作品。例如,《近代の美術28书と墨像》一书中重点介绍了日本传统墨像大师野圭藤创作的《莺草图》,作品通过描绘与泼溅两种方式,既表现出草长莺飞、花蕊初现的细腻与柔美,又用飘逸但不随意的墨点展现出春日的潇洒与畅快,两种方式的结合,让作品充满了活力与张力。再如,《书の讲座水墨と墨像》一书中介绍的伊藤兰的《富士日景图》。在传统印象中,创作者想要表现落日,必须运用红色、橘红色的颜料来刻画出夕阳的灿烂。但同时身为油画大师的伊藤兰在这幅作品中大胆改变了自己一贯的创作方式,改用墨像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富士山的高峻来反衬出落日的绚烂与震撼,其用心之巧妙、手段之丰富、表现之优美,堪称日本墨像画中的杰出之作。
(二)日本墨像艺术的超越性
超越性(transcendence)一词来自拉丁文transcendere (即超过、攀越),它表明两件事物之间是不连贯的,具有断层的,同时,这两种事物内部又具有一定的核心关联性,且后者的层次往往高于前者。落实到艺术与文化中则表现为对现实世界的跳脱,以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物品、现象,来表达作者自由的意志与超脱的精神。在墨像艺术中,由于墨本身的颜色,整幅画往往只具有白、淡、浓三种色块,想要在有限的颜色中表达出无限的世界,就需要艺术家具备高超的抽象能力与想象力[2]。这里,野圭腾先生的《莺草图》依旧是很好的墨像艺术分析案例。在这幅画中,野圭腾先生表现春日黄莺的手法,并不是细致地画出现实中的黄莺,他仅在树的枝头画了三道凌乱的墨痕,但由于周边景物的衬托,观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三只叽叽喳喳的黄莺正在春日里快乐地唱着歌。日本墨像艺术的超越性使得艺术本身具有了更高的精神价值,“不求形似,但求神韵”,成了多年来众多艺术家与观赏者的追求目标。
(三)日本墨像艺术的现代性
2008年4月26日,上海市闵行区七莘路3758号的井ART画廊举行了上海的“井ART画廊”和“东京 MMFA画廊”合作的“先锋墨像·现代印作”中日当代艺术展[3]。在艺术展中,除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外,中日双方艺术家还另辟蹊径,利用现代手段、内容进行创新。例如,高润生先生的作品,描绘的对象不再是传统绘画中的花、鸟、虫、鱼,而是一个流线型的小人。在中间的留白处,一道宛如小人剪影的墨痕,面朝近在眼前的琴谱架。墨像画中的小人没有表情,甚至没有四肢,但表现出一种音乐般的流畅与优美,与同样修长的琴谱架相呼应,十分具有后现代艺术美感。再如,川尾朋子展出的作品,水墨在整张纸的右上方大量喷溅,看似没有实质内容,仔细品味却觉像一只展翅鹏飞的大鸟正在画纸上翱翔。五十棲環的作品用深浅不一的墨色方块相互叠加组合,表现出在都市压力面前,现代人对快速变化的世界的焦虑与不安,但仍只得随着滚滚潮流继续向前。祥洲先生的作品则一如既往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黑灰的墨色仿佛在纸上勾勒出了一条森林中的道路,既向前走,又向后退,前则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后则是丛林茂密的传统社会,而艺术家则在道路的中间挣扎,进退维谷。此外,在表现墨像艺术的现代性上,很多艺术家会利用钢、铁,甚至纳米材料,来替代传统的纸张进行创造,以表现出现代墨像艺术的创造力。这样的作品往往能突破束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推动墨像艺术更新迭代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日本墨像艺术的现状
2016年7月2日至7月31日,出生于日本佐贺县的墨像艺术大师松田朴传隆中在中国台湾台南市水色当代艺术馆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来参观展览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一场著名的文化盛事。这次展览的艺术家松田朴传是日本著名的前卫书法艺术家。他自34岁投身于书法艺术事业以来,日复一日,勤学苦练,具备了高超的技艺与不同寻常的艺术审美。他在各大公开场合都进行过书法艺术表演,到今日为止已受到广泛地赞扬。作为一位有着超前艺术审美与敏感度的大师,松田作品的风格美学显然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流派,成功跳脱出书法这一创作形式的局限性。他的作品既融合了东方传统思维中对“字的形体与图画结合,以达到和谐圆润”的理念,又经常会以抽象的结构来辅助创作,作为整幅作品的点睛之笔。他的作品往往跳脱出边框、形体、色彩、媒体、文字结构的限制,因此有许多艺术品评人会从评价西方艺术中“图的意象”这一角度来解释分析他的书法艺术。松田还会将禅学佛教思想与点、线、面的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让作品既是字,又像画,既像诗,又是剧,使观者产生广泛的共鸣,即使是对书法艺术一无所知的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感[4]。2001年,松田朴传曾以书法艺术获得福冈文化奖项,成为书法艺术在此奖项上得奖的第一人,近年来他经常受邀到世界各地的书法艺术展演出。如今,75岁的松田朴传大师立志在现当代推广书法艺术,并以此推动史籍史志的传承,他希望通过国际间交流,让更多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受水墨文字之美。
通过对松田朴传大师这一个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可知在当今时代,墨像艺术本身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审美偏好支撑。与西方传统审美倾向不同,在东亚地区的审美中,普通大众也好,著名艺术家也好,都十分注重书法图画中“韵味”的表达。“墨”这一创作材料恰恰天然地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可遇而不可求的神韵。黑与白的碰撞、轻重缓急的笔势、勾勒与泼溅的融合,使任何一幅书法或画像的墨像艺术作品,都具有其他材质难以匹敌的诗学色彩[5]。从这一角度来讲,日本墨像艺术如今的发展势头极佳,拥有多位世界知名艺术家,并具有丰厚的人才储备。由于东亚地区对墨像文化的高接受度,各国之间的艺术交流也方兴未艾,如前文指出的在上海市井ART画廊举行的“井ART画廊”和“东京 MMFA画廊”合作的“先锋墨像·现代印作”中日当代艺术展,或在台湾台南市水色当代艺术馆举办的松田朴传大师个人艺术展,都是在墨像艺术中令人欣慰的文化交流案例。同时,随着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对本国传统文化与艺术重视程度的提高,目前,两国政府对中国水墨或日本墨像艺术研究给予了大量支持。“国学热”这一现象的发生,使大众越来越愿意了解墨像艺术、欣赏墨像艺术。而全球化的推进与互联网的发展,使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充满好奇与热情。凡此种种,都为日本墨像艺术在东亚乃至全球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至少从目前来看,日本墨像艺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动、大众审美水平的急剧变化,也为日本墨像艺术的发展蒙上了一层不可忽视的阴影。据日本东京电视台2015年对万人样本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1月末,49.6%的人很少前往博物馆参观展览,23%的人有时会前往博物馆参观展览,而最大的影响因素为便利程度与感兴趣程度。其中人们对墨像艺术的兴趣值远低于其他前卫、抽象艺术作品展,仅有5%的人宣称经常前往博物馆参观展览,2%的人对日本墨像艺术感兴趣并有一定的了解。从这一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从宏观层面,日本墨像艺术具有极其令人期待的发展前景,但在现实生活中,对日本墨像艺术感兴趣的人少之又少。而在艺术趋向于商业化的今天,除非是“国宝级”的艺术家,大量普通从事墨像艺术创作的人都必须通过体现自身的商业化价值来获得更多资金与机会的支持,显然这并不容易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有益于将从业人员限制在相对合理的数量内,并有助于避免劣质作品的泛滥。这也使得一些具有高艺术价值却不符合大众审美的墨像艺术作品宝玉蒙尘,大量有前途的墨像艺术家迫于生计而不得不选择从事其他行业。日本墨像艺术这一现状是令人心痛的,也是令人无奈的。
三、日本墨像艺术的发展策略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本墨像艺术目前的发展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艺术性与商业化之间的矛盾、艺术家审美与大众审美之间的矛盾、学习墨像艺术的高成本与低回报之间的矛盾,这三个矛盾紧紧扼住了日本墨像艺术未来的发展。为了让日本墨像艺术更加健康向上地生成发展,笔者将针对这三大矛盾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一)艺术性与商业化之间的矛盾
正如前文所说,自由市场已是当今各国的共识。所谓商业化,就是摒弃传统的权威评判,将所有作品放入市场中,通过其能够创造的商业价值来评判优劣。这种优胜劣汰机制,有利于督促相关从业者不断提高自身创作能力,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该行业的创新能力最大化,以推动其发展。
但艺术在与自由市场的对接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令人心痛的问题。由于艺术作品,如书画艺术,具有一定的审美门槛,自由市场机制在筛选掉一定低劣作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使许多优秀作品被埋没。更令人心痛的是,由于一些低劣作品符合大众快节奏的审美,其商业价值反而远高于很多优秀作品。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笔者认为日本政府应为日本墨像艺术提供更多政策扶持与保护,给予那些优秀艺术家一定的最低保障,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创作,而不是为生计所困。
(二)艺术家审美与大众审美之间的矛盾
艺术家审美与大众审美之间的矛盾,是承接于“艺术性与商业化之间的矛盾”而发展形成的。正是因为艺术需要商业化,而大众又是主要的消费者,因此墨像艺术家才必须为了服从大众审美,而抛弃自己的喜好。然而,大众审美在一般情况下是低于墨像艺术家的,这就让艺术创作失去了本身超越的意义,沦为赚取金钱的工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为,一方面应该尽快尽力提高国民审美能力,如在中小学开设相应的课程,开展便民利民艺术讲座等;另一方面,墨像艺术家自身也应作出一定的突破与改变,避免一味地追求阳春白雪,应适当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创作,或许会取得艺术家审美与大众审美的共识与双赢。
(三)学习墨像艺术高成本与低回报之间的矛盾
在前两个矛盾取得一定的进展后,第三个矛盾中的“低回报”问题实际上应该已得到一定的缓解。为了尽量降低学习成本,政府可以在学校开展义务兴趣培养班,对那些较早表现出资质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由国家进行一定的补助,鼓励他们从事日本墨像艺术工作。此外,某种意义上而言,艺术学习的高投入也有助于将从业人员控制在一定合适的范围内,因此政府资助可以设置考核机制,以选取优秀人才,切实推动日本墨像艺术的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日本墨像艺术作为一种与中国水墨艺术类似、利用“墨”的审美形态与现代手段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性、超越性、现代性的显著特点。目前,日本墨像艺术发展势头良好,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在整个东亚社会都取得了普遍的好评,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艺术性与商业化”“艺术家审美与大众审美”“学习墨像艺术高成本与低回报”三个主要矛盾。日本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大众审美,对自由市场中的优秀作品给予一定保护等手段,以有效缓解这些矛盾,推动日本墨像艺术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