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篆刻创作课程改革

2019-01-12钟霖汐湖南人科技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印章跨学科篆刻

□钟霖汐 湖南人科技学院

印章,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实用工具,一种具有交接、凭信方式和功能的工具。篆刻一词专用于印章。印章的起源,学术界普遍认为在殷商时期,盛于秦汉,六朝以后文人将其与书画结合,“篆刻”作为一门艺术名称是在元代由文人将实用印章转变为文人艺术后才流行起来的。简单而言,“篆”是指在印面上篆写印文;“刻”就是用刀镌刻、制作,通过刀刻表现出书法的美,篆刻是以刀法为主要方式在印章上表现书法美的造型艺术。明清时期是印章艺术发展的高峰期,从文人写字刻印转向艺术创作并走向艺术展厅后,印章从古代篆刻作为凭信的方式,到近现代转型成为艺术创作,篆刻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篆刻发展具有独立性,并随着时代发展逐步产生了其他特点,在高校篆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根植于传统,又要融入时代特色。

一、现阶段高校篆刻创作课程的现状

(一)教学经验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书法篆刻扎根的社会背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过去的几十年教学中,篆刻专业一直执守前一辈教育家开创的道路,一直坚守传统、深入传统、弘扬传统。如今,在这个主张个性、资源大爆炸的时代,针对如何让篆刻专业教学与时俱进的问题,古今中外都缺少可供借鉴参考的经验,这是当前面临的现状。

(二)教学方式枯燥无味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教育也不例外。一支粉笔、一把刀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无法适应学生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用新媒体、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使学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广地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三)教学成果种类单一

印屏和册页是目前学生篆刻作品展示的主要方式,适合于书案欣赏和展厅展示,教学成果种类单一,和目前多元化教学格格不入。高校应将篆刻作品与其他专业相结合,在尊重传统篆刻文化的基础上,坚持校企合作,坚持跨学科合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篆刻创作是未来学科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篆刻创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优化实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按照“文化梳理—内涵建构—设计衍生—推广传播”的路径来组织教学,突破传统教学中摘抄诗词文献的限制,丰富教学内容。第二,以篆刻艺术为载体,开发多种形式的创意产品,将篆刻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实现跨学科合作。第三,以地方特色街道名称、旅游景点、奇闻逸事、方言、美食等为素材,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将篆刻创作的教学内容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参加课程实践与操作应用,并在实践应用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参与各专业项目与综合性课题,提高运用篆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第四,探索可以与篆刻艺术结合的材质,进一步拓展创意产品的发展空间。

(二)优化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1)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让高深的篆刻艺术以创意产品的形式进入寻常百姓家。

(2)以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市场调研、篆刻创作、产品开发、推广传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

(3)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组织学生深入民间手艺人、工匠、业内专家团队中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

(4)实现跨学科合作。将篆刻艺术创作与服装设计、珠宝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设计、陶瓷艺术等相关专业结合,开发创意产品,实现跨学科合作。高校应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探索出一条既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又能做出对接地方、服务社会的产品的新道路。

总而言之,改革篆刻课程教学方式已经迫在眉睫,在继承古代篆刻艺术文化的基础上,相关工作者应思考当代篆刻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坚持与时俱进,树立创新理念,将新时代的信息、科技、知识等元素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堂学习环境,为学生带来更多新鲜感,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以新的艺术观及创作方法,展示篆刻艺术本体意义上的独立存在价值与美学意义。

猜你喜欢

印章跨学科篆刻
我们有印章咯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篆刻
印章
大象的印章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