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彪西《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及弹奏情感处理

2019-01-12山西运城市信息工程学校

艺术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德彪西奏鸣曲和弦

□王 霞 山西运城市信息工程学校

德彪西的《月光奏鸣曲》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其中包含的情感具备当时的创作特点及自身风格,因此在对德彪西的《月光奏鸣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将从创作背景及情感入手,正是因为受创作背景的影响,德彪西的《月光奏鸣曲》才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一、《月光奏鸣曲》创作背景

德彪西是法国的著名作曲家,出生在法国巴黎,主要的创作风格为印象主义,同时也是这一风格的创始人,德彪西在作曲过程中具备敏感、新颖的特点,不愿意墨守成规,同时也讨厌传统音乐中的烦琐和规则。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德彪西的作品才能形成一种新型的音乐风格,其中最出名的作品就是德彪西的《月光奏鸣曲》,德彪西称喜欢将自己的作品听起来像即兴创作的作品,因此对那些中规中矩的音乐作品并不喜欢。正是因为德彪西这一思想,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视觉联想,同时被人们称为“钢琴画家”。德彪西的《月光奏鸣曲》在1894年创作完成,该首作品充满了诗意,将舞者在月光中舞蹈的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德彪西《月光奏鸣曲》的创作来源是伟伦的长诗《假面具与贝加摩》,该音乐作品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当时他走在巴黎音乐学院的小路上,夕阳照在地上,而月光逐渐升起,忽明忽暗,在树丛的衬托下,形成了一幅灵动的月光图,德彪西正是因为看到这一场景,突发灵感,创作了《月光奏鸣曲》,由此可以看出,德彪西的《月光奏鸣曲》体现了德彪西对月光的向往和赞美,利用当时优美的景色,表达出当时的唯美意境。可以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诗句形容德彪西的《月光奏鸣曲》,其打破了传统月光描写的忧郁和凄美,在其中加入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意境和创作情感。

二、《月光奏鸣曲》的弹奏情感处理

(一)《月光奏鸣曲》的弹奏心理

《月光奏鸣曲》采用的调性及曲式结构都有一定的特点,其中调性为bD,节拍为9/8,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A-B-A+尾声,1-26、27-50、51-56、66-72,采用这种调性能将月光的静谧和唯美充分表现出来。《月光奏鸣曲》在节拍方面,整体采用得较为统一,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一设计,才能将月光的朦胧、飘忽的感觉充分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方式赋予月光更加真实的美感。另外,在演奏《月光奏鸣曲》的过程中,主要呈现作曲的“静”,整个过程并没有出现非常大的起伏,整个速度缓慢,但是其中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在创作过程中,德彪西将传统音乐创作中的和声方法淡化,并在其中应用了副三和弦,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音乐的色彩性,使其蕴含的情感更加饱满。除此之外,《月光奏鸣曲》中的三度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也表明德彪西自身对创新的向往,以上和弦的使用方式在当时并不普遍,而将其应用在乐曲中,更能体现出德彪西对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的坚持。

(二)《月光奏鸣曲》的审美意境

《月光奏鸣曲》的创作整体呈现出“静”,在调性设计中,采用具有浓郁色彩的bD,将月光的清澈、流动中的朦胧感充分表现出来,该首乐曲本身的创作目的就是对月光进行充分描绘,从客观的角度将月光呈现出来,淡化了创作人员主体自身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表达方式,给予月光描绘更强的真实性,人们在欣赏德彪西的《月光奏鸣曲》时,就像自己也同样身处于静谧的月光中,整个夜空更加清澈和明镜,将月光的优美、神秘充分表现出来。

审美意境也是情感表达中的主要内容,其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采用的创作手法就是印象派的方式,《月光奏鸣曲》能给人们一种恬静怡人的感觉,采用细腻的方式对月光进行描绘,使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愉快。德彪西认为,最好的音乐就是使人们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愉快,因此,有时简单、真实的创作就能达到这一点,而过于复杂的音乐创作则会增加负担,影响音乐自身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德彪西《月光奏鸣曲》关注度的逐渐提升,如何对《月光奏鸣曲》展开深入研究,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及弹奏情感,能大大提升《月光奏鸣曲》的内在价值,促进今后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德彪西奏鸣曲和弦
手机上的奏鸣曲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钢琴家德彪西(上)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春天的奏鸣曲
美丽的邂逅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饥饿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