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秦腔艺术传承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2019-01-12西安翻译学院

艺术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秦腔陕西省戏曲

□刘 苑 西安翻译学院

□王引娟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一、陕西省秦腔艺术传承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陕西省传承秦腔的艺术类戏剧院校主要有陕西省艺术职业学院、西安市艺术学校、西安三意社训练班、西安孙存蝶艺术学校、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蒲城县戏剧学校、宝鸡凤翔县人民剧团培训班等。

班级授课制主要是艺术院校面向社会自主招生、自主培养的全日制普通学生,基本为学校的常态培养,每年招收一届新生。如陕西省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有戏曲表演专业,学制包括中专六年制、三年制及大专三年制[1]。

校团合作模式以委托培养为主,基本是根据各地文化部门和剧团的需求代为培养。其中,陕西省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与西北五省艺术院团合作,先后培养了省内各市、县40多个秦腔定向班、委培班,20多个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秦腔委培班,2012年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合作招生118人。西安市艺术学校在2017年与西安秦腔剧院联合办学,开设秦腔表演等六年制专业,面向社会招生百余人。

二、陕西省秦腔艺术传承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方面

自2015年以来,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了戏曲传承很多重要意见,如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中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戏曲工作的高度重视。具体来看,秦腔作为陕西省一个重要的剧种,传承价值不言而喻,2016年虽由陕政办印发了《关于支持秦腔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但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条目中只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并不涉及具体的支持与配套措施,也没有跟进制定具体且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专门政策和文件。只有保证秦腔传承后继有人,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做好代际传承,才会让戏曲艺术具有更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二)教育方面

1.院校与招生数量缩减

以往,戏曲表演团体是按行政区划设团,所以,服务于戏曲院团的戏曲学校,也基本是按行政区划建校。20世纪90年代中期,陕西省戏曲教育机构遍布各地,全省多个县区都有自己的戏校,以培养戏曲专门人才,服务于地方剧团。以咸阳市为例,参照《陕西省戏剧志·咸阳卷》中“科班与学校”一章可知,当时咸阳地区有不少培训秦腔的教育机构。然而截至目前,这些培训机构皆已消亡。当前要培养优秀的秦腔传承人才,招生数量、质量成为阻碍秦腔传承发展的一大难题,人才断层已成为秦腔传承的最大困境。

2.师资力量薄弱,结构失调

专业的秦腔艺术院校发展道阻且长。按照教育规律,普通中专的师生比一般为1:8~1:10,而戏曲专业教学都必须根据生、旦、净、丑各行当再分男、女组施教,每个行当至少需要一位教师,一节专业剧目课至少有十位教师参与教学,而同一课堂内学生只有3~5人,因而,根据戏曲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要求,戏曲办学的师生比应为1:3左右。但是从专业院校的招生情况与师资配比情况来看,传承秦腔艺术的师资队伍不仅数量严重匮乏,而且质量有待提升。随着一批老教师的退休,年轻教师舞台表演经验有限,导致在教学活动中起中坚力量的“剧目课”教师奇缺,带来师资结构上的不合理。而作为校团合作的教师,虽然在表演上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较高的成就,但有的艺术家缺乏教育理论知识,有的因课时薪酬、生源素质等问题,不愿意前来任教,学校每年都面临师资队伍匮乏的窘境。例如,周至县艺术学校的负责人既是学生的专业教师,又是负责学生日常的生活教师。

3.课程设置不合理

秦腔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在课程目标及课程设置上,除了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在课程设置上,各教育培训机构的秦腔表演专业教学标准还不完善。虽然学校和院团基本都按照学年安排教学,但是具体到每学期、每周课程的安排上,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数量、舞台实践机会都比院团自主培养的比重小,很难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应有的效果。加之现有的教学环境相对封闭,缺乏省际甚至校际、团际之间的交流、沟通,学生的实践机会少,视野狭窄,导致部分学生的专业程度达不到剧团要求。

4.本科层次秦腔教育缺失

陕西省艺术职业学院是陕西省唯一一所省属开设戏曲表演专业的院校,其下设的戏曲系在2013年以后分为中专六年制和中专三年制、五年一贯制、大专三年制,没有本科设置,因此造成“高、精、尖”传承人才培养的断层。

5.校团合作培养模式不成熟

作为目前秦腔艺术传承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艺术院校与专业艺术团体之间的校团合作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艺术院校与专业艺术团体的部分教职工对校团合作模式认识不充分,致使教职员工在合作实践过程中产生无所适从、抵触、反对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双方深度合作。其次,院校与艺术团体的运作机制存在较大差异,与相对开放、管理松散的艺术团体不同,艺术学校教学环境相对封闭,管理较为严格,两者尚未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统一的对接合作机制,这大大制约了校团双方的深层次合作。最后,校团合作的运作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也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做保障,双方的自主权不足,合作教育思想不够成熟,导致校团合作的深度及宽度不够,使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结 语

综上所述,陕西省秦腔艺术传承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传承人才培养方面,各院校还应不断创新与探索新的形式,运用三结合的方法传承秦腔艺术,即稳定与自由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专业与非专业结合。这一方面能促进秦腔专业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的稳定发展,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以及校团合作模式,培养高层次秦腔传承人才;另一方面能多渠道吸纳优秀的秦腔传承人才,把学历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起来,既可以从基层自乐班中选拔传承人才,还可以着眼高校戏剧社团,扩大秦腔的影响力,培植优秀的传承人才,从而推进秦腔艺术的发展空间,打造秦腔文化品牌,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战略。

猜你喜欢

秦腔陕西省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