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三种意识”,让主题班会课学习真实发生

2019-01-12王晓君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18期
关键词:班会课课间意识

□ 王晓君

主题班会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班级日常德育的主阵地。可部分班会课依然停留在任务布置、口号宣讲、道德说教、认知灌输的层面。班会课内容缺乏儿童世界的真实问题,难以与学生交流互动;形式机械刻板,学生多数时间都是坐着静听,指令性回答问题,容易进入“不动脑筋、不排斥也不接受”的呆滞状态。

为了提高主题班会课的实效,摆脱学生在班会课上被动、无效的假象学习状态,教师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活动意识、对话意识,让真实学习应“景”而生、应“做”而动、应“声”而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实现相遇和对话。

一、问题意识:让真实学习应“景”而生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烦恼和困惑,有些还是特定年龄段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而主题班会课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确定班会课主题,让真实学习应“景”而生。

(一)与“生”俱进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觉醒,少年开始有成长的烦恼,品尝到“愁”的滋味。这一阶段,同伴的认可开始超越父母和教师的评价,他们渴望友谊,渴望与人交往,但又往往为一点点的“看不顺眼”就变成“死对头”,互相抗衡,徒增烦恼。这是少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叛逆。在这个非常时期,教师应关注和研究学生当下的状态,聚焦普遍存在而非个例的问题,如把同伴交往的困惑定位在“朋友”和“敌人”角色的思考和辨析上,并以此作为班会课的主题。这样的主题班会课贴近学生成长现状,解决的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每个人都有话要说。

(二)与“校”俱进

校园生活是学生重要的成长环境,是学生共同参与的生活状态,学校开展的各类学习活动、德育活动都与学生息息相关。这种教育力量能对学生的道德认识起到导向作用。例如,某教师新接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级,学生虽聪明可爱,但自由散漫,集体荣誉感不强,遇事喜欢推卸责任,不懂得感恩。此时适逢学校十周年校庆,教师就结合校庆活动,以“感恩,从微笑开始”为主题设计班会课,让学生用自己的笑脸照片组成一面笑脸墙,体现“校园最美我最棒”的意蕴,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向母校献礼。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笑脸是最可爱、最灿烂的,他们开始用微笑对待他人,用微笑对待自己……微笑的力量让这群“熊孩子”变得文明自律、心中有爱。

(三)与“时”俱进

时代在变化发展,社会变得更加开放、丰富。学生不只是生活在校园的象牙塔里,而是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因此,教师要以儿童的视角,发现学生在纷繁的社会中所遇到的真实的问题,使之成为班会课的主题。例如,在“创建美丽温州”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将“斑马线前,车辆让还是不让”“共享单车如何停放”等社会热点问题作为班会课主题,让学生根据日常所见所闻,进行思考、辩论,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由于这些主题关注的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问题,学生才会真思考、真辩论、真建议。这种与时俱进的班会课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教师的问题意识,源于“学生第一”的理念,源于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时刻关注。因而问题意识是促进班会课真实学习的必备条件。

二、活动意识:让真实学习应“做”而活

捕捉儿童世界的真实问题不是最终目的,尝试解决问题才是促进班会课真实学习的关键。活动化教学无疑是促进班会课有效真实开展的重要形式,但是有“活动”未必有体验。只有科学解读问题,设计最接近儿童真实生活世界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获得真实的道德体验。

(一)要有针对性

有效的班会课要提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为最终解决问题找到针对性策略。如针对学生课间摔倒造成牙齿损伤的事件,教师计划上一节主题班会课,于是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课间活动的内容。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课间聊天、看书、写作业、追逐打闹等行为占比较高,但不了解其他有益的课间游戏和活动,故课间10分钟成为事故高发期。课前调查,提供了反映问题症结的真实情况,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制定班会课的活动目标、内容及形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游戏场所和游戏内容;通过活动范例,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间游戏,做到劳逸结合。同时,调查数据具有说服力,能引发学生对事件的反思:原来课间10分钟的活动存在这么多的问题,怎么做才能既劳逸结合又保证安全呢?课堂上,师生聚焦数据进行讨论,针对问题设计课间活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

真实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地发生。

(二)要有层次性

有效的班会课必定是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的。如“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将二年级的“与书宝宝交朋友”主题班会课设计为四个层次,从认识“书宝宝带来的好处”到体验“书宝宝受到的伤害”,再从“爱书有方法”到养成“爱读书、爱惜书的好习惯”,体现出德育的完整过程。再如四年级“安全,要与‘线’交朋友”主题班会课,设计了三个环节:眼中有线,心中有线,心中有人。其中第二个环节“心中有线”又分为三个层次:用楼梯拥堵事件引出楼梯上的“线”,引导学生正确上下楼;观看情景剧,针对楼梯上的事儿讨论如何做到“心中有线”;寻找生活中的“线”,了解“线”所蕴含的规则。三个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三个环节从纸上谈兵到亲身体验。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认知步步深入,体验层层深刻,最终实现了思想的转变、行为的改变,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德育的知行合一。

(三)要有主体性

由于班会课解决的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设计、实施、评价均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的体验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其思考感悟,结合表现予以积极的评价,从而发展学生内心的道德体验,促使其道德水平由他律向自律过渡。“和‘大灰狼’勇敢地说‘不’”是一堂指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主题班会课,教师以“游戏体验”“情境分析”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亲身做”的广阔空间。如分享自己被别人触碰身体的反应,在人体图上给私密部位画表情,分析恶作剧行为背后的想法,参与情景剧表演学习自我保护办法……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在“亲身做”中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增长了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这些“亲身做”活动,从设计到实施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这一主旨,都是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并在活动中不断纠正错误认知,促进知情意行的发展。

活动意识,旨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班会课的活动,获得自主体验,因身动而情动,是促进班会课真实学习最本真的体现。

三、对话意识:让真实学习应“声”而来

课堂既是教师教学活动发生的场所,也是学生真实学习发生的场域。这里既有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互助,又有学生的自我学习。课堂教育的目的,是用不同的方式激活儿童的学习状态,引导他们走上自我发展之路。教师要树立对话意识,力图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启发学生关注真实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习变得深刻,为学生开展真实学习搭建脚手架。

(一)需要师生对话

对话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早已被学界认同,并成为中小学教育所倡导的德育方式。对话使教师和学生拥有了相同的课堂地位,不再被简单地认定为道德的“传输者”与“接受者”,而是一个温馨润泽的学习共同体。例如在一年级主题班会课“大耳朵,我会听”中,教师用特有的儿童语系与学生交流,立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她认真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不时用侧耳倾听的夸张姿势来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放松地进行表达,很多时候她都是蹲在学生的身旁倾听,并用点头、微笑、拥抱、竖大拇指等体态语言给予回应。她倾听学生发言的姿态与班会课的主题十分契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榜样示范。因此,学生畅所欲言,课堂上笑声掌声不断。

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沟通,就是对话。教育中的对话不但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能生成学生的社会性和主体性,使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生命精神得以勃发。从问答到对话,教师摆脱了“灌输”的惯性,开始真正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对德育工作深层次意义的理解,重构了平等、民主、自觉的德育生活。因而,发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多向的理解,是一次心灵的相见。

(二)需要生生对话

儿童经验是有价值的,同伴学习使这种价值得到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是同伴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载体或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让生生对话在同伴学习中有空间、有时间。如在四年级主题班会课“退一步海阔天空”中,教师利用贴有“甲方”和“乙方”标识的两张椅子,组织学生选择观点进行辨析、讨论、交流、汇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观点,点燃了学生对话的热情,在相互点评和辩论中慢慢形成共识。在五年级主题班会课“二孩时代”中,关于“家中要不要添个弟弟或妹妹”的问题,教师三次要求学生用红色牌和绿色牌(分别代表同意或反对)亮出自己的观点,并随机采访,追问缘由。此时,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被动参与者,而是面对最真实的生活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主动表达,分析利弊,积极应对。

生生对话需要循序渐进:在小组交流中,要给予每一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在全班汇报时,要学会引发支持者,诱惑辩论者;在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后,要及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调整,从而把对话意识向更深处推进。从“小组对话”的线状发展到“全班对话”的环状发展,直至“自我对话”的点状发展,就此形成立体互动的对话网,更好地促进主题班会课真实学习的发生。

(三)需要自我对话

综观一般的主题班会课,活动多,体验多,显得热闹而激烈。那是因为教师在设计主题班会课时,总是希望它是活动的、互动的、生动的。一堂好的班会课似乎与“动”密切相关,但往往忘却了主题班会课的“初心”,学生成长也需要安静的自我独处以及自我对话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一年级主题班会课“我们一起好好玩”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同伴相处时出现的矛盾比作赖皮鬼、小霸王、捣蛋鬼,引导学生想办法打败心中的小魔怪。教师特意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以绘本中赖皮鬼的内心独白为自我反思的范例,让学生用60秒时间与以往那个霸道、捣蛋的自己对话,或是与现在文明、有礼的自己对话。当然,自我对话也可以有显性的表现形式,如在卡片上写,在卡纸上画,默默地想……这类安静的指向内心的自我对话体验活动,实则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反思、内化情感的机会。主题班会课只有动静结合,才是对话真正有效的方式。

对话意识,是促进主题班会课真实学习的有力保障。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尽力营造安全民主的氛围,极力创造师生和生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巧妙创设学生自我对话的机会,悄然实现真实的学习。

在教育创新时代,在主题班会课中引入“真实学习”这一模式时,教师要避免将课堂的真实学习等同于“活动课”和“辩论课”的误区,要树立问题意识、活动意识、对话意识,在教和学两方面重新审视其逻辑关系,并对学习的本质和角色的定位提出新的挑战。这样,学生才能经历真实的学习,走上美好的自我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班会课课间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快乐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