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大豆栽培技术
2019-01-11张道光
张道光
摘要 本文介绍了皖北地区大豆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內容,以期为皖北地区大豆高产、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栽培技术;皖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4-0013-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皖北是安徽省北部的简称,东靠江苏、西连河南、南接皖南、北望山东,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淮北平原,是安徽省唯一的一带一路经过地区。
皖北地区盛产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区域,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利用价值,每100 g大豆中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V■、V■、尼克酸的含量分别为36.3 g、18.4 g、25.3 g、367 mg、571 mg、11 mg、0.79 mg、0.25 mg、2.1 mg,常用于制作豆制品、榨取豆油、 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等。现总结皖北地区大豆栽培技术,以期为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根据皖北地区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选择通过审(认)定的优良品种,要求具有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特点[1]。适宜皖北地区的优良大豆品种有中黄13、徐豆10号、徐豆12以及皖豆14、皖豆16、皖豆28、皖豆24等。为提高种子的抗逆性,应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2]。可用甲霜灵和甲霜灵锰锌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以有效提高大豆种子的抗病性。进行种子包衣时,应避免种衣剂与金属接触,而且包衣的种子要阴干后播种[1,3]。
2 播种
合理轮作,忌重茬。皖北地区大豆适宜播期为6月上中旬,采用穴播,行距、穴距分别为27~33、17~20 cm。根据品种特性及水肥条件科学选择栽植密度。分枝多的品种,宜稀播;瘠薄地块,宜密播[1,4]。
3 田间管理
3.1 水分管理
大豆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中,要求土壤pH值为6.2~6.8,且有充足的水分。为了保证大豆生长良好,要求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5],并做到适时灌溉。鼓粒期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水且以沟灌湿润为宜[1,6]。
3.2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保证基肥施足、种肥施好、追肥巧施、根外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磷肥、钾肥,施肥量占大豆总施肥量的65%左右。一般施粪肥7.5 t/hm2、草木灰1.5~3.0 t/hm2,配合过磷酸钙750 kg/hm2、尿素75 kg/hm2作基肥。翻地前施入,通过翻耕将肥料施入耕层。大豆施肥讲究分层施,种肥施好是分层施肥的形式之一。施腐熟有机肥1.5~3.0 t/hm2,配合过磷酸钙150~225 kg/hm2作种肥。为避免烧伤种子和幼苗,应将种肥施入种子下3~4 cm处。在大豆生产中,需要在苗期、开花结荚期进行根际追肥。苗期追肥要早施,可施尿素75~150 kg/hm2;开花结荚期,追施尿素37.5~75.0 kg/hm2。开花期和结荚期,根外追施硫酸钾、钼酸钠、磷酸二氢钾等[2]。
3.3 查苗补苗
一是大豆出苗后,应及时查看出苗情况,对于缺苗严重的地块则需要补种。二是合理间苗、定苗。间苗时期为2片单叶平展时,淘汰混杂株、弱株、病株,保留健壮株[1];定苗时间为第1片复叶全展期。三是移苗补缺。取带土坨的大豆苗,放入事先挖好的坑内,轻轻覆盖土壤,避免土坨松散伤根。移栽时若土壤湿度小,应浇水。移栽成活后应适当追施苗肥[1],以促进大豆苗的快速生长。
3.4 中耕培土
一般中耕2次,中耕既能促进大豆植株生长稳健,又能控制杂草的生长。一般在第1片复叶出现、子叶未落时进行第1次中耕,此次宜浅;在苗高20 cm、搭叶未封行时进行第2次中耕,此次稍深,结合追肥培土[1]。
4 病虫草害防治
危害大豆生长的病虫害有斑枯病、灰斑病、霜霉病、锈病、疫腐病、菌核病、紫斑病、黑点病、斑点病、花叶病毒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食心虫、豆荚螟、豆秆蝇、红蜘蛛、蚜虫等。总的来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科学防治。一是选择高抗优良品种,制定合理的播种方式。二是科学耕翻土地,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发育,从根源上消灭病虫害。三是合理施肥,满足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要求,提高植株抵抗力。四是在发病前喷施灭菌防虫药剂+新高脂膜800倍液,在病虫害发生期按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灭杀[1,3]。五是针对不同病虫害选用不同的防治药剂。防治大豆霜霉病,可用乙磷铝300倍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药液用量为600 kg/hm2;防治大豆灰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防[3];防治大豆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750 mL/hm2均匀加入潮湿细砂土150~225 kg/hm2,撒施于田(下转第15页)
(上接第13页)
间进行防治[4]。
针对草害,可以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化学除草时,可选用的药剂有5%精禾草克、15%精稳杀得、25%虎威、乙草胺等。
5 采收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收获。当大豆茎叶开始变黄、苗杆和豆荚已干且呈黑褐色时便可收获[2]。以早晨有露水时收割为宜,可采用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收获的大豆应及时脱粒,去杂晒干,入仓贮藏。
6 参考文献
[1] 丁晓敏.浅析绿色大豆栽培技术及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6.
[2] 高波.皖北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4(12):56.
[3] 王海涛.如何防治大豆常见病虫害[J].农民致富之友,2017(5):73.
[4] 郭儒东.黑河市大豆生产与发展趋势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5] 贾振伟.野大豆栽培特性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6] 盖钧镒,汪越胜.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域划分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1(2):1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