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构建

2019-01-11仝杏花

学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山理论课红色

仝杏花

摘 要:地方红色资源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天然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活教材。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创新红色资源运用到高校教育中的思路,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的优势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鼓舞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具有独特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關键词:地方红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4-001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4.005

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并具有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1]。地方红色资源是特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以地域为特征,其特定的地域限制源于红色资源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地域范围内形成的,其特殊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使地方红色资源成为一种优势教育资源,尤其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育资源,其地域优势就凸显出来。充分把地方红色资源融会贯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改革创新具有积极的教育教学意义。

一、地方红色资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一)地方红色资源蕴涵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理想的一致性

红色资源本身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等内容,具体而言,红色资源蕴涵着三个层次的价值意蕴:一是国家“独立”和“解放”的政治价值目标;二是社会“自由”和“平等”的共产主义价值理想;三是“爱国”和“奉献”的个人道德价值规范[2]。文山州红色资源丰富,有文山军史馆、老山主峰、老山支前参展陈列馆、天保口岸、老山神炮遗址、将军洞(曼棍洞)等,这些红色资源的内涵和本质就是在传递、传承、发扬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反映的革命道路、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和时代精神、价值追求、坚定信仰,所凝结和蕴涵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文化传统等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需的生动体现和天然载体。

(二)地方红色资源的展现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质的一致性

文山州红色资源类型多样,包括革命遗址遗物、战争遗址、纪念堂馆、烈士陵园、革命文献等物质载体,也包括革命歌曲、革命故事、“艰苦奋战、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等精神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体现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情怀,闪烁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等精神光芒。《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包括: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文山州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所包含的核心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质是完全一致的。

(三)地方红色资源的教育效果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的一致性

文山州启动的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由文山军史馆、老山主峰、老山支前参展陈列馆、天保口岸、老山神炮遗址等骨干教学点和王有德故居等延伸教学点组成,是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基地。基地紧紧围绕“五情”教育开展现场教学,即不忘历史、牢记使命的史情教育;净化灵魂、坚定信念的深情教育;无私奉献、精忠报国的战情教育;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鱼水情教育;化悲痛为力量、学英雄而奋起的悲情教育。通过“五情”教育的方式进行现场教学,强化身临其境的情境教育,由现场体验激发学习者的爱国、爱党、爱家的高尚情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的教学方式天然统一,实践教学的精髓和意义也就在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二、地方红色资源在文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构建

(一)搭建实践平台,深化教学改革

文山学院积极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要求,先后确立文山军史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点,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组织师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教学的校外教学基地问题,同时认真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文件精神,结合文山州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制定《文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讨论稿)》,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各门课程制定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严格进行实践教学。

(二)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山学院坚持统筹、协调、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领导小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宣传部、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和各二级学院多方协调配合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与工作格局。学校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各部门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和力量,通过校园网、校报、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促使文山州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努力做到“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格局。

(三)坚持育人原则,贴近实践内容

学校在实践教学内容与红色资源运用方面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实践教学与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匹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教学中,增加“老山精神”知识点,组织学生到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进行现场体验式教学,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二是实践教学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相适应。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建党节期间,以学院或党总支、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师生到中共文山州第一个党支部革命旧址——文山市德厚镇洒戛竜旧址进行现场教学。三是实践教学与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有机衔接。如实践教学点地理位置分散,路程遥远,大规模开展容易带来安全隐患等问题,所以采用朋辈教育方式,有选择性地组织班委和信息员参加,再由班委和信息员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宣传教育。四是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培育紧密结合。如开展以“民族·记忆”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围绕当地民族、语言、文字、宗教、风俗、节日等精神文化内容,集中展示文山特有民族壮族、苗族的文化魅力,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五是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契合。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开展社会调查,以文山的生态环境、老百姓生活状况、法制建设等内容撰写调研报告,观看爱国影片撰写读后感。通过这些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三、文山學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用地方红色资源的反思

(一)挖掘地方红色资源教育内容的广度和内涵的深度

在广度上,延伸红色资源的内容。文山州地方红色资源非常丰富,除上述提及的红色资源,还有王有德故居、文山市革命烈士陵园等,主要分布在文山、麻栗坡、砚山、富宁四个县市。另外,文山州与红色资源丰富的广西革命老区百色毗邻,打通文山与百色的红色资源共享通道,发挥两地红色资源的独特教育优势,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育基地。在深度上,充分挖掘各个红色教育基地的内涵。红色资源在表征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知识性,对特定历史的再现和重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内容,其本身具有强大的文化学、历史学等多维度的教育价值,所承载、传导的文化因素符合德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和内容,抓住红色资源的“本”和“源”,凝练教育的“真义”和“价值”,增强红色资源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的教育主体性功能。

(二)注重地方红色资源实践教学过程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兼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5门具体的课程,从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学科领域形成一个综合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也应该有对应的立体教学体系,改变各门课程开发模式条块分割、活动形式重复,对红色资源的协同开发缺乏系统性的现状,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地方红色资源的大数据,使实践教学信息多样化、流程优化、效率提高,在各门课程中建立与课程内容更契合、更科学、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文山红色资源是一脉相承的整体,具有传承性和整体性,红色资源开发应当通盘考虑,相互兼顾,保持其连续性和系统性,才能发挥整体效应,把传统“陈列式”的红色资源教育的静态产品,拓新为动态开发和“立体式”教育新产品,不断推进红色资源的优势创新,把单一的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整理,拓展为保护、整合、提炼、创新一体化开发的新思路,采取联合整体、立体动态开发的模式,把原来分散的历史博物馆、纪念馆、革命和战争遗址等红色资源串联起来,形成动态演绎的活教材[3]。

(三)发挥地方红色资源实践教学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述了什么、传授了什么知识,而在于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生成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样的人生启示。地方红色资源实践教学的意义更多在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或完成后体悟革命先辈事迹、践行红色文化、激发内心正能量,促使其在思想与行为上发生正向的转变[4]。由于条件、资源有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无法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覆盖的前提下,发挥好实地体验式教学、各类社团、党总支、党支部的红色文化活动参与者的传、帮、带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使教育的受众从个体到整体,以点带面,由表及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协作项目,增强学员之间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协作过程中互相分享、互相启发、促进反思。在实践教学结束后及时开展分享交流研讨活动,播放参与同学拍摄的小视频、图片,现身说法,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共同认知和理想信念的形成[5]。对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任课教师要做到全程参与,从课前的教学设计、课中的互动启发,到课后的反思总结,必须起到解疑释惑和方向引领的作用。

四、结语

地方红色资源的历史积淀和丰富内涵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供了宝贵的人文资源,其特殊的地理优势和时空距离,使实践教学跨越历史与现实、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屏障,增强学习者近距离体验历史的现实感和身临其境激发主观思考的意志,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地方红色资源作为教育的一种资源,更需要把这种资源有机地融入课程中,真正发挥其优质的教育功能,既为青年学子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又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本地区红色文化,二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 李贤海,李文瑞.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9.

[2] 刘莉,张华金.红色文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J].教育探索,2014(3):114.

[3] 李康平,李正兴.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8(1):86.

[4] 肖绍聪.红色资源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反思[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22.

[5] 卢锋.体验式教学在红色资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6(2):58.

[责任编辑 薛晓静]

猜你喜欢

文山理论课红色
诗与象
诗与学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Holocene paleoearthquake activity alo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ruptures of the Beichuan and Pengguan faults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