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考核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1-11黄云彤孙革新沈丽明丛瑞华
黄云彤,孙革新,沈丽明,丛瑞华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 150086)
0 引言
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课程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1,2]。但是,目前绝大多数课程考试以“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终结性期末考试为主体,停留在考核学生认知、理解、记忆层面上[3],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思维和过程等方面的考核,功利化目的明显[4],未能充分发挥总结、鉴定、诊断、反馈、导向、改进、激励和管理、调控教学过程的功能[5,6],这种课程考试现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摒弃传统的终结性考试,构建注重教与学双向质量、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考试,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此,我们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以“职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主体、项目载体、任务驱动、企业要素”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为指导[7],建立了基于过程和能力培养的“动静结合”“过程结果结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8],显著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切实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学院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4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班级1、4班为实验班,学生人数分别为42和45名,2、3班为对照班,学生人数均为42名,男女生比例大致均为1:2。从4个班级学生的入学平均高考成绩、已结业修课程的综合平均成绩来看,起点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课程考试方法
实施小班授课。试验班和对照班的任课教师、教材、学时、教学大纲、教学模式、终结性考试试卷完全相同。试验班应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方式,综合成绩由课堂表现(5%)、随堂测试(15%)、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15%)、技能考核(15%)、小组专题讨论(5%)、诊室情景模拟(15%)、期末考试成绩(30%)构成[8]。对照班应用终结性考核方式,综合成绩由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15%)、期末考试成绩(85%)构成。每个班级相当于一次试验重复。
1.3 教学效果评价
对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形成性考核的教学效果评价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由课程组统一命题,以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学以致用的分析性、综合性主观题型为主,卷面分为100,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操作项目、期末考试试卷完全相同;二是学生对形成性考核模式的反馈,设计全面规范调查问卷,要求试验班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独立完成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涵盖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目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知识内化能力等。统计调查结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分析形成性评价模式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比较
完成教学任务后,由学院协助课程组教师完成实验操作考核和期末考试。由终结性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来看,试验班和对照班的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试验班中80~89分数段中分布学生数较多,两班总计32人(总人数的36.78%);对照班中,70~79与60~69分数段中分布学生数较多,两班总计分别为30人(总人数的35.71%)和25人(总人数的29.76%)。只有试验班1有1名学生的卷面成绩低于60分,而对照班则共有9名学生不及格。两个试验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6.46±7.25和85.91±6.84,显著高于对照班平均成绩73.62±10.38和71.15±9.75(表1)。期末卷面成绩的统计数据说明,形成性评价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动态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具有积极作用。
为了更全面、准确获得形成性评价在人体寄生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信息,对试验班和对照班的结课综合成绩进行统计。统计数据(表2)显示,与期末卷面分相比较,试验班形成性评价的综合成绩为89.42±5.06,略高于期末卷面成绩,优秀(90~100)和良好(80~89)等级的学生数增多(表3),而且期末卷面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通过平时成绩的提升而进入及格等级。对照班综合成绩为74.18±6.71,较期末卷面成绩提高了1.82分,成绩等级分布人数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有5名学生的成绩实现了由低等级向高等级的跃迁,但没出现从其他等级跃迁到优秀等级的学生。综合平均成绩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班显著高于对照班。
表1 试验班和对照班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比较[n(%)]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表2 试验班和对照班的综合成绩比较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表3 试验班和对照班的综合成绩等级比较[n(%)]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2.2 问卷调查结果
向试验班共发放问卷87份,实际收回87份。调查统计结果(表4)表明,学生十分认可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将多元化考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每次考试结果的反馈,充分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足,通过老师的帮助,调整学习方式,及时查漏补缺,完成课程知识体系的建构,提高了学习能力和效率。而且,这种基于过程的评价方式的结果具有公平性和可信度。通过采用新颖的小组专题讨论、诊室情景模拟等考试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愉悦氛围中完成知识内化。
3 讨论
课程考试应强调过程控制和多元化考核模式,由于传统终结性考试存在诸多弊端[9],体现教学环节与评价体系交叉融合的形成性评价成为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重点[10],已被广泛应用研究和实施,并取得了提高教学相长的效果。形成性评价注重教与学双向过程,获得关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累加式、形成性综合鉴评结果,能够为教师调整教和学生改进学提供重要参考。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表1-3)。学生综合成绩的优秀率大幅度提高,这与形成性评价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及时改进学习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课下找教师答疑的学生人数和次数及显著高于对照班级,这种基于“重过程—考能力”的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与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成绩比对照班提高了15.24分,同时,教师也能根据每次考核的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改进教学活动,切实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而努力。
表4 试验班学生对形成性评价考试模式的效果评价[n(%)]
但是,基于过程评价和能力培养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会增加教师的很多工作量,例如:文献查阅、专题设计、信息反馈、个体答疑等,需要不断改进评价方法,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校层面上高校应在制度上提供保障,使形成性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功能。
4 结语
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人体寄生虫学考试模式,突显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践行了课程考核全程化、多元化要求,发挥了课程考核的导向、反馈、激励、调节功能[5]。强化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学习能力得到加强,促使学生实施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深层学习,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而且,教师也能通过过程评价的反馈信息,研究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形成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教学相长的氛围。所以,实施形成性评价,能有效带动教学方法、内容、教材等方面的系列革新,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