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1-11王雪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分析方法外科

黄 慧 王雪莲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术室,广东广州 510000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外科设备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并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领域,给外科手术治疗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在手术室电外科设备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及风险防范意识一定不能掉以轻心[1-2]。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是用于分析评估风险的重要研究方法,其是由美国健康组织评鉴委员会推荐的,能够发掘出危险因素并提出有利的更改措施,有助于持续的医疗质量改善[3-5]。该方法既可以作为患者安全的评估工具,又可以使得风险管理者始终保持处于风险管理行业的前列,并显著改善医疗服务质量[6-8]。我院自2016年1月以来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应用于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管理中,发掘了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管理中的失效模式与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为手术室电外科的健康发展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现将具有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展开床位1000余张,日手术量约60余台,手术室内电外科设备约40余台,其中精密仪器包括能量平台3台,工作站7个,高频电刀12台,超声刀4台等。

1.2 方法

2016年前,对手术室电外科设备采取常规管理;2016年1月起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应用于于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管理中,具体方法如下:

1.2.1 确立研究方向,并成立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管理小组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来查找并分析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管理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探讨出现这种失效模式的原因,有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从而降低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管理过程中意外的发生率。随后由1名手术室护士长、6名使用手术室电外科设备频率较高的护士、1名设备维护人员、1名感染科人员、3名外科医生成立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管理小组,由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专业研究人员对该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管理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培训,使其掌握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熟知电外科设备质量安全评估指标,并收集2016年1月之前2年电外科设备发生的风险事件,每月管理小组进行一次电外科设备风险会议,并提出改进措施。随后管理小组根据2年的电外科设备风险事件,找到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对失效模式进行量化评估。

1.2.2 失效模式量化评估方法 失效模式量化评估由三个指标构成,其中严重度(S)为评估失效模式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的指标,由1~10十个等级构成,1代表没有造成任何影响,10代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发生频率(O)为评估失效模式发生频率的指标,其亦由1~10十个等级构成,1代表发生频率几乎为0,10代表发生频率非常高。失效检验难度(D)为评估失效模式检验难度的指标,其亦由1~10十个等级构成,1代表失效模式检验难度非常小,10代表失效模式检验难度非常高。失效模式量化评估的结果由风险优先指数(RPN)来计算,RPN计算公式为:RPN=S×O×D[9]。

1.2.3 电外科设备管理失效模式量化评估情况 失效模式包括:(1)对电外科设备专项培训比较少(RPN为360),潜在原因可能是医院工作繁忙,医院管理层对此不够重视;(2)对电外科设备安全评估不准确(RPN为441),潜在原因可能是外科医护人员相关安全评估知识匮乏,工作疏漏;(3)电外科设备使用流程不准确(RPN为343),潜在原因可能是外科医护人员电外科设备使用不熟练;(4)电外科设备维修不及时(RPN为294),潜在原因可能是设备维修人员数量少,工作繁忙;(5)电外科设备预防性维护不及时(RPN为120),潜在原因可能是设备维修人员数量少,工作繁忙,缺乏设备预防性制度;(6)电外科设备管理应急能力不强(RPN为336),潜在原因可能是外科医护人员应急处置经验少,能力差。

1.2.4 制定干预措施 根据上述失效模式及潜在原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电外科设备管理知识培训,加强对电外科设备的日常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定期维护,及时维修,加强应急处置能力管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2013年1月~2015年12月)、干预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对电外科设备专项培训比较少、对电外科设备安全评估不准确、电外科设备使用流程不准确、电外科设备维修不及时、电外科设备预防性维护不及时、电外科设备管理应急能力不强等失效模式量化评估RPN值前后变化,同时对比观察干预前(2015年12月)及干预后(2017年12月)102名手术医生及手术室护士电外科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对相应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越好、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失效模式RPN比较

干预后对电外科设备专项培训比较少、对电外科设备安全评估不准确、电外科设备使用流程不准确、电外科设备维修不及时、电外科设备预防性维护不及时、电外科设备管理应急能力不强等失效模式量化评估RPN值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风险优先指数下降率分别为91.67%、72.79%、76.68%、48.98%、90.00%、64.29%。见表 1。

2.2 干预前后手术室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比较

干预后手术医生及手术室护士电外科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比较(±s,分)

表2 干预前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比较(±s,分)

时间 n 理论水平 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干预前 102 76.81±3.50 72.49±3.10干预后 102 88.75±3.65 87.55±3.16 t-23.846 -34.359 P 0.000 0.000

3 讨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应用于临床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及时解决,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特别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由于该类患者的病情变化非常快,各种电外科设备应用较多,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外科设备更新换代也比较快,给外科医护人员使用操作带来许多难度,所以及时发现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管理中的安全隐患也是非常亟需解决的问题[10-14]。

本研究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干预后手术室在电外科设备管理中中各方面失效模式量化评估RPN值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RPN值下降幅度均较高,张丽等[15]研究也得到一致的结论,提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在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管理中具有较佳的效果,其使得管理更加具体化、科学化,能够及时发现电外科设备的安全隐患,并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干预后手术室医生及护士电外科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的应用还可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对相应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手术室医护人员对相应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熟练情况又促进了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管理的安全发展。

综上所述,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应用于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管理可以排查潜在风险因素,并进行有效控制,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分析方法外科
骨外科知多少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基于EMD的MEMS陀螺仪随机漂移分析方法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一种角接触球轴承静特性分析方法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