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保护中的恋物性表达
——以分析杜克和拉斯金的保护理念为主
2019-01-11孙小翔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苏庆慧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孙小翔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苏庆慧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朱传华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都 伟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副教授
1 恋物与历史建筑修复
1.1 历史建筑修复行为中的恋物性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恋物归纳为生殖崇拜,而又有一部分的艺术家、哲学家提出了恋物的另一面,即艺术的恋物性体现在对艺术的批判中。在历史建筑修复中,有两个重要理论,分别为勒·杜克的风格式修复和拉斯金的反修复理论,两者相互批判,且相互排斥。反观两种观点的相互批判性,证明了历史建筑保护行为中具有明确的恋物性。
1.2 理论背景
勒·杜克与拉斯金所生活年代是社会大变革时期,这场变革主要是以蒸汽机发明与使用作为主要推动力,运用机械动力性能将原本需要人力的工作进行了简化,这宣布了工业时代的到来。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动。第一次工业时代的到来,将人类原本的传统文化击碎,继而拉动起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帷幕,这样机械统治的社会使得人类之间逐渐陌生,社会演化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形态,作为人则由衷的感到无边孤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勒·杜克与拉斯金担心人们迷失掉过往历史中人与人之间温暖,而单单精神上的呼唤已经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所以他们将这种呼唤转换到对物质的追求上来,大力宣扬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尽管观点大相径庭,但他们的对历史建筑的追求与崇拜,是切实的“恋物”行为。
2 恋物行为分析
2.1 以巴黎圣母院修缮工程为例分析“恋物”行为
1842年,巴黎圣母院修缮工程由年仅30岁曾经负责维孜莱教堂修复的维奥莱·勒·杜克负责缮冶,修复工作从1844年4月入手,耗时20年完成。
勒·杜克至极严谨的修复态度,加之工匠遵照其指导,使得教堂中每处细节都光彩夺目。他从建筑自身出发,对巴黎圣母院整体外貌以及平衡性加以考虑,其认为有必要把塔整体高度上移13米,并且感慨道,文物建筑修缮应是创造性的修复,追求的不是自私的艺术创造,要通过找寻恢复那些已经消失在世界上的艺术,实现建造者最初的想法。基于此,勒·杜克极为自豪地将自己称之为13世纪的建筑师,不单单是为了保存而保护,更是极具创造力地去修缮。
勒·杜克对历史建筑的迷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将建筑保存,而是主观设计建造的创造性修复方法;在修复过程中加入自己想法,依照自己意愿进行修复,甚至加进了自己和另外两位建筑师的雕像。虽然这种行为值得商榷,但其着实显现了勒·杜克对历史建筑或是对哥特风格的迷恋。
2.2 拉斯金与其反修复理论中的恋物分析
作为一位作家以及一位批评家,拉斯金未曾正式实践过建筑和产品设计工作,他主要是利用极为有力和满含激情的说教来宣传其思想。当时的英国,针对甚嚣尘上的“风格性修复”,以普金和拉斯金为代表举起了“反修复”活动,对两种观点进行了历史性的论战。拉斯金鲜明地表示,在修复历史性质事物中,要坦诚面对自己,不要再进行自我欺骗,他宣称修复就是一个欺骗自我的谎言,他声称自己看不到修复的任何优点;在修复过程中,建筑中关于时间的印记被摧毁,这比建筑变为残骸更为糟糕。拉斯金的语论虽然有些极端,但仍不失作为反击“风格性修复”的强有力武器。
拉斯金和勒·杜克两个人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观点可以说完全相反,但两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对历史建筑的迷恋是极其相似的,无论是修复理论,还是反修复理论,都是对历史建筑极度追崇以及希望世人能够对历史建筑加以重视而产生的;他们所渴求的那种的社会特性,不知不觉地转移到了对历史建筑的迷恋上,致使他们大力宣扬历史建筑保护,从“恋物”性表达上来说,他们的行为是具有一致性的。
3 结语
勒·杜克的历史建筑风格式修复理论中涉及了对历史建筑的再创造,试图通过唤起人们对历史建筑自身所呈现的独特性认识,而引起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注性。所有建筑都是独一无二的,只不过我们经常忽略这个事实而已。历史建筑大部分都淹没在历史长河里,我们会下意识地跟随前人脚步遵从前人对于修复的理解去达到现在的目的和要求,这导致目前许多人对于历史建筑物的修复,尤其是对于当代历史建筑物修复的思考存在着诸多问题。
历史建筑经历一定时期,不可避免会老化、损坏甚至倒塌,修复是一项延长建筑物生命的必要手段。然而,在修复过程中,关于建筑本体、材料、技术工艺、场所、环境和情感等问题,到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原建筑物真实性以及价值,其本质是对历史建筑迷恋的一种状态,与修复过程中对于“恋物”的理解与思考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