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
2019-01-11范静文
文 范静文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他指出:“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这些都要求幼儿园课程必须以游戏化为基本方向。
一、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认识
幼儿园课程到底需要教什么?有些人认为应该灌输知识,也有些人认为应该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幼儿的需求、幼儿的接受能力等要素。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指出:“课程与儿童相互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造成冲突的课程的主要价值是‘为了教师’。”教师在课程设置时,总是片面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而没有让幼儿在课程中体验到自我存在的意义,这样的教育,效率是低下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也是幼儿成长的最主要方式,所以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中,必须坚持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大方向。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能将游戏当作一种功利的手段和工具,应该做到将游戏与教育有机融合,真正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例如,在集体活动中多加入一些游戏环节。在游戏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真实体验,培养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意愿,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的天地中不断完善自我,构建出对世界的认知。
二、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意义
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游戏中幼儿会全身心投入,在与同伴玩耍的过程中真正获得一种游戏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在自愿、自由、快乐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幼儿往往印象深刻。因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仅能使幼儿产生喜悦感,而且对增强幼儿综合素质能力及帮助他们构建最初的世界观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游戏化对幼儿游戏体验的影响
幼儿充满了想象力与好奇心。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够让幼儿充分感知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如幼儿希望桥是长长的,就会将桥搭得很长;希望体验宁静的乡村生活,就会建构出田园风光;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疼爱,就会画出幸福的家庭照……因此,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按照自身的需要获取外界的信息,产生很多想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体验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认识世界、感知世界,还能创造世界。
(二)课程游戏化让集体活动变得更加有趣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向幼儿传播知识与技能,这种知识传播是强制性的灌输,幼儿就像一个被动接收的容器,不能做出主动的选择。而游戏则恰恰相反,游戏是幼儿主动选择并积极投身其中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活动能够知道苹果是红的、圆的;能够知道叶子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这种知识的主动获得比教师的灌输要有效得多。同时,幼儿通过玩游戏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在与同伴的沟通过程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在与朋友的交流过程中学会分享,在与他人合作中学会融入集体并提高合作能力……
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幼儿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自主的意愿参与游戏活动,满足了释放情感的内在需求。因此,课程游戏化的设置在让幼儿获得技能的同时,也实现了知识、能力与情感的有机统一。
三、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在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新兴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会面临着不少问题,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改革在摸索与成长中也存在着不少困难与挑战。
(一)教育与游戏的联系尚未有机形成
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认同与实施,能够帮助幼儿真正享受游戏活动的乐趣。当前幼儿园通过游戏来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游戏活动的生成与深化。教师通过观察,根据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兴趣与需求来创设接下来的各项游戏。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很多教师虽然能够观察到某次游戏的亮点与幼儿的兴趣点,但是很难将这种亮点与兴趣点继续延伸到下次游戏活动中,所以活动的开展也终止于活动的生成。幼儿在游戏中并未得到教师持续的鼓励与支持,所以游戏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时候是消磨时光。若教师能够很好地让教育与游戏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幼儿就能更好地获得游戏体验。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还是免不了要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如大班语言活动“我是大班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运用图标的形式表现内容,但是有的内容不适合,只能很笼统地跟幼儿进行讲解,无法真正以游戏的形式去实现效果。要将游戏真正融入活动中,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摸索、改变。
(二)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很多父母认为将幼儿送到幼儿园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如幼儿回家后,父母会问“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如果幼儿回答玩游戏,很多父母会不理解。所以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来自幼儿父母的压力是很大的。父母会认为让幼儿玩游戏是教师的一种不负责的行为,认为游戏是无用的,会浪费幼儿的时光。而父母的这种价值取向完全是受社会功利主义和知识至上观念的影响,认为幼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如果幼儿园开展课程游戏化不能取得家庭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那么教师就会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他们的积极性与激情也会随之降低,最终课程游戏化的开展也会不了了之。
四、课程游戏化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路径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教育内容
幼儿园教育不能用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分割开来,而应该回归幼儿生活,注重生活体验。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教育内容。
首先,教育内容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幼儿正处于爱探索、爱提问、爱创新的年龄段,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喜欢问为什么,因此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让他们在游戏中不断提问、不断思索。教育内容越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越高,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其次,教育内容要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呈现。生活是一个整体,幼儿所认识的世界也是一个整体,所以设置教育内容时不能过于分化,而应该呈现教育内容的整体性。比如在认识某个事物时,我们不能仅仅凭一种感官来进行判断,而应该全面认识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大小,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同伴讨论对这个事物的想法,这样幼儿在完整的生活情境中就能获得多方面的感知体验。
(二)课程、生活与游戏的有机联系
在幼儿教育中,课程、生活与游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共同构成幼儿的教育内容,如果将三者孤立开来,必然会遭遇困境。游戏虽然是幼儿成长的主要活动方式,但如果没有基本生活经验与技能的支撑,那么游戏的过程也不会顺利;如果课程失去生活化的游戏形式,那么枯燥的课程内容也将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因此在平时的教育内容中,应该让三者相互渗透与整合,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这样才能既提高教育的趣味性,又能给幼儿以生活技能的传播,让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增强游戏性体验
幼儿的天性是爱玩,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目的。有研究者认为游戏与教育融合的理想状态是幼儿的无意识与教师的有意识,但不为幼儿所察觉。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增强游戏性体验使幼儿处于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的学习状态。
首先,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成人身份变为幼儿,将自己的教师身份变为学生,用童趣性、探讨性的语言与幼儿讨论各种问题。其次,要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最后,要加强不同游戏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与愿望,调整游戏过程,增强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体验,制定持续、动态发展的游戏活动。
总之,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对幼儿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更需要深入研究,以便教师合理安排游戏、充分体现游戏的意义与价值,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快乐,体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