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多些“玩”味
2019-01-11严丽萍
□ 严丽萍
“玩课”自古以来就有。孔子与其弟子,在大自然中席地而坐,自由交流、各抒己见,挥洒才情,尽兴而归,化“玩课”于无形。今天的语文课堂,同样需要创设快乐的情境、无拘的氛围,寓玩于教,寓教于玩,与童心对接,用活泼的形式,富有童趣地“玩玩”古诗、“玩玩”语言、“玩玩”作文……在快乐的语言实践中引领学生内化、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领悟内容,发展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所有儿童所向往的,也是教育本真的追溯和回归。
一、“玩”在童真童心里,玩出“趣”味
好玩,即有趣,即吸引人,即有愉悦感。玩课,首先是好(hǎo)玩。要好玩,教师首先要“蹲下来”和学生在一起,走进课堂,与学生一起伤心落泪,与学生一起载歌载舞,全然把自己当成学生,富有童真童心,挥洒激情,才能带着学生“玩”出充满情趣、洋溢童趣的课堂。
教小古文,“一猫伏缸上”,教师把讲台当作金鱼缸。谁来演一演?一个男孩儿上来了,只见他以手代爪,扒住讲台,眼睛死死地盯着所谓的“金鱼”,做出垂涎欲滴的怪模样,惹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又一个男孩儿上来了,台下学生笑着大叫:“两猫伏缸上!”见状,笔者忍不住也把脑袋凑了上去,马上有学生尖叫:“三猫伏缸上!”吾乃老猫也!“老猫”一声令下,全体“小猫”齐刷刷地“伏缸上”。笔者随机采访:“汝欲何为?”一个摇头,听不懂。再来一个,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解答。终于有一个聪明的学生从文中找到了答案:“欲捕食之。”此时,笔者将“欲”字大大地写于黑板上,结合背过的诗句“欲穷千里目”进行讲解。
学习生字词时,和学生玩趣味记字法。师生共同讲述汉字王国“臣民”的故事。“鸟”对“乌”说:“朋友,你的眼睛哪儿去了?”“乌”叹了一口气,说:“唉,羽毛太黑,都看不出眼珠子了!”为了记住全包围结构的“园、因”的书写笔顺,教师打比方:“你请客人‘元、大’到你家做客,客人还没进家门,你就‘砰’的一声把门给关上了,把客人撞得鼻青脸肿的,怎么跟客人交代啊?”学生哈哈大笑,再也不会写错这类字的笔顺了。生字有形,想象无限。摒弃略显乏味的“公式”记字法,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这样的生字教学才有味有趣。
课上,师生可以一起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下的,小松鼠怎么就不知道呢”;一起做着拿画的动作,神情专注,念念有词“嗯,这样,这样,这样”;一起入情入境地感受什么是“看了又看”;一起“啪啪”击掌,祝贺找到“会晾衣服的小手”“会洗衣服的小手”“会扫地的小手”……
怀揣童心,才能走进童心;怀有童真,才能收获童真。玩课,唯有玩在童真童心童趣里,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课堂的乐趣。
二、“玩”在平等对话里,玩出“真”味
玩课是需要创设一个平等的对话空间的。在平等对话的空间里,师生双方才能敞开胸怀,抒发真意,才能真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为创设这样的空间,作为主导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外,教师需投入教学激情,讲究教学艺术,以激情点燃激情,用言语唤醒言语,用平等营造平等。
营造这样的玩课空间,笔者常用这样几招。
一招“煽风点火”。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书写生字词时,教师对学生说道:“如果你能写字,我觉得你完成了任务。如果能写词语,我觉得你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哪个学生不愿意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都工工整整地写下一个个词语。教师会满怀期待地表扬:“如果你的文字也能让老师落泪的话,你就是了不起的大师!”会满心赞叹:“天啊!我们班女孩太会读书了!这三个女孩太了不起了,我听得都不想回家了。”三言两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
一招“赞赏接纳”。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丑小鸭》,有一生回答安徒生是哪国人时,匆忙间口误:“我知道,他是麦丹人!”同学一阵哄笑。笔者真诚地对他说:“你很能干,他是丹麦人。虽然没有说正确,但是我相信,你一定知道!”“你很能干”“但是我相信,你一定知道”维护了一个学生的尊严,使他不至于在同学的哄笑中难堪与难过,“他是丹麦人”又将安徒生正确的国籍告诉了这个学生。肯定、赞扬、激励,让充满真情与温馨的评价融进学生的心。
一招“追根问底”。执教《窃读记》,读到林海音为了能有更多的窃读时间,遇到雨天心中窃喜,却装着很想回家的样子时,有学生笑了:“想浑水摸鱼。”怎么办?怎么引?笔者接过话茬:“摸的不是鱼,是——(生:书)摸的也不是书,而是书里的——(生:知识)”没有否定,有的只是引领,一问再问,维护的是学生的自尊,是自由的思维,追赶的是对语言准确的表达,对人物品质的正确认知。追问中,一位嗜书如命的“窃读者”的形象呼之欲出。
一招“教师退后”,一招“幽默化解”……招招只为创设一个学生可以尽情畅谈、尽情思考、尽情表达的平等的空间。其实当教师心中装满学生,一切招式将化为“无招”,满心满眼只有学生,满心满眼都是挚爱的“玩课”。
三、“玩”在字斟句酌里,玩出“语”味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好玩”。带动学生一起玩出语文的味道,玩出课堂的实效,玩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这是“玩课”的初衷和归宿。玩课,要始终关注文体意识、背景意识、单元主题意识、言语意识等语文元素,要在语言文字里走个来回,体现浓浓的语文味。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走进毛泽东”这一单元的打头课文,意在让学生了解诗人毛泽东。如何让学生在走近伟人、走进那段历史的同时感受诗歌的文体特征,感悟诗歌的情、境、意、味?开课,教师就请学生关注三个关键词“七律”“长征”“毛泽东”,明确地告诉他们,这就是这堂课的三个目标。随后,便循着“你对七律有什么了解”这个问题,结合本诗,展开了关于“七律”文体知识的学习。当有学生说到“七律,每行有七个字,最后一个字押韵”时,教师建议他们读读诗歌,验证这种说法;当学生说到“七律有八行,每两行就是一联”时,教师随即板书“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并引导他们找找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学生摸着、说着,哑然失笑。这样学习既可意会,又可言传。在谈笑间,“七律”这个语文知识被发现、提取、落实。
课上也玩创作。“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这是小古文《雨》中的描写,二十四个字写了小雨,大雨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今日大雨,倾盆而下。”笔者给出一个引子,开始了有趣的分句玩说。“雷声大作。”一生率先发言。“很好,刚学过《雷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课,学以致用了。”笔者给予肯定。一生紧接而上:“雨点如雹。”“太有创意了,虽夸张,但仿得实在不错。”笔者赞叹。学生纷纷接龙,如:“浑身皆湿,落汤鸡也。”“为何加‘也’?”答曰:“‘落汤鸡’只有三个字,读起来感觉不好,很多小古文都用‘也’,我也想用一用。”就这样,一篇小古文诞生了:今日大雨,倾盆而下,雷声大作,雨点如雹,浑身皆湿,落汤鸡也。
除了课内学习,教师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可以做。每学期的“好书推荐会”,锻炼学生的能力,也是对教师推荐书目的极好补充;每周的“美术日记”,写不出来没关系,先试着画一画,吃的、玩的,现实生活中的、想象世界里的,画完了再写,写清楚一句话便能得高分,星级评价不封顶……
语文课上玩什么?玩的就是语言文字。学生徜徉于语言文字的天地中,收获语文学习的快乐。
四、“玩”在巧妙变化里,玩出“鲜”味
喜新厌旧是孩子的天性。再好听的故事,再好玩的游戏,再动心的奖励,如果一成不变,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只有推陈出新,才能让他们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玩课,教师要善“变”,在变中玩出“鲜”味才好。
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儿童诗《四季的脚步》时,教师用解密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学习,从发现朗读的秘密开始,一路解读表达形式的秘密、写作方法的秘密,直到体验儿童诗写作的乐趣;教学《丑小鸭》时,教师设计了两封书信——被迫离家时给妈妈留的告别信,发现自己变成天鹅时给妈妈写的报喜信,让学生和文本的主人翁——“丑小鸭”进行角色转换,走近丑小鸭,唤起同理心,内化文本语言;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也画一只手,想想以前画的是小手,后来小手变成大手,“小手能做什么”变成“大手能做什么”,课堂直接指向成长。
语文课“不读不足以开讲”。对于读,笔者变着花样让学生喜欢,齐读、自由读、大声读、轻声读、接读、赛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个别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形式多样,评价给力,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师生可以玩对比引读。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时,先读词语“雨点”,在学生感觉读得没滋没味时,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孩子们,这样读,感觉硬邦邦的。怎么办呢?我们聪明的中国人,在词后面加了一个字,虽然意思不变,但词语会变得很可爱,这个字是——”“儿!”看着教师的口型,学生脱口而出。“对了,‘雨点儿’,这样就很可爱了。”于是继续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读。“这大的雨点叫——”“大雨点儿。”“小的叫——”“小雨点儿。”学生融入情境继续读,儿化音在孩童的声音里变得有滋有味。师生也玩激将PK读。教学《七律·长征》时,笔者赞赏学生:“你脑袋里的什么画面让你读得这么好?”再辅以“谁能把他的朗读PK下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好胜心。在他们的朗读之火越烧越旺,朗读越来越入境,玩兴也越来越浓之时,笔者一同加入:“我可以PK同学吗?”“当我读完,假如你的热血沸腾了,请把手举得高高的。”“热血沸腾的孩子请你也来读读,站着读,坐着读都可以!”教师的朗读引领学生的激情喷涌而起。师生还玩角色替换读。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看浪花》时,教师把原诗中首尾两节的“三个孩子”改成“二(1)班的孩子”。学生拍着手念着“二(1)班的孩子看浪花”时,与文本已无距离。充满想象、情感真挚的学生将这当成是真的,融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独特体验,沉浸其中,想象、畅游。
五、“玩”在特殊日子里,玩出“情”味
当然,真正的“好玩”是情感高度投入的,是直抵心灵的:那是对语文发自内心的痴迷和激赏,是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流连忘返的一种沉醉状态。语文课就要“玩”出这样的味来,让语文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学生从心底里爱上语文,欲罢不能。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别出心裁地“玩”出一节“特别的课”,能激荡起学生内心的层层涟漪。
一年级学生入学后对小学生活、对小学教师充满着好奇、期待与憧憬。这时,笔者总会精心准备一节特别的课,一节足以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喜欢上语文的课。有时会为学生准备一首图文并茂的属于他们自己的诗——“蓝天是白云的家,青山是大树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一(2)班是我们的家”;有时会望着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和一本本锃亮的新书,由衷地说“同学们,教室里真香啊”,并带着他们贪婪地闻起新书的墨香;有时会洋溢着满心欢喜对学生说“我化作春雨,化作小鸟,化作蝴蝶飞进来了。让我们一起飞进春的世界里”,随后带着他们读《找春天》,读《春天在哪里》,读一首首小诗、一幅幅画面,让他们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尽情感受春天送的大礼。
央视《朗读者》热播的时候,许多学生爱上了此档节目,为此笔者在班中开展“你点我播”的活动。学生从教材目录中挑选最感兴趣的课文举手点播,笔者学着电台主持人的口吻为他们播送课文,并送上祝福的话语……教室里是那么安静,学生的小脸涨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的。朗读的种子、语言的魅力深深地在他们的心里扎根。
“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地流动时,知识才会成为一种信仰,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在入学的第一天里,在开学的第一课里,在新的单元开启的时光里……在每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笔者都会带着学生读读、背背、说说、演演、摸摸、闻闻、赏赏、品品,玩出语文学习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玩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真情、热情。
当然,要把课玩出味来,需要教师不断追求玩课的艺术。要“玩”好课,教师要善于在课堂里“煽风点火”,在爽朗的笑声中,在亲切的手势中,在充满真情的评价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要善于在课堂里“变化多端”,让学生始终充满惊喜快乐,作业不多但花样多,教学方法相近但方式不同;要善于练就“十八般武艺”,读、写、唱、画,让课堂任其驰骋,让学生被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吸引,转而被语文吸引;要善于练就“乐观豁达的童心”,深谙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情感需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满腔热情营造生命的课堂……玩课,需要教师海纳百川地学,真正做到教到老、学到老。
“玩课”,以儿童的姿态,使小学语文课堂向教育经典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