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恩情在悲悯
——评金林娟老师的《父母的心》
2019-01-11徐建利
■徐建利
金老师《父母的心》一课,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1.亲近语言,走进父母心。
金老师先让学生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述故事后并由此缩写故事内容。这一展一缩,强化了记叙的要素,并将主要事件推向前台。“为什么要三送三要回”一问,促使学生从内容、主题、写法等方面亲近文本,整体感知文本。“这是怎样的父母心”,使学生从细处体悟父母之心,“眼含热泪”“难割难舍”“痛哭失声”,体现了父母对每个孩子的不离不弃,对长辈的惦念,夫妻间的相濡以沫的美好,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等。金老师抓住语言之弦,引导学生体察到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化,从整体到局部,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父母的心。
2.走近作者,探讨人性之美。
基于“拥有一颗怎样的父母心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思路,金老师从《草房子》的故事引出“读小说不能忘记写小说的人”,让学生明了事情的发生背后往往与成长中的因相连。金老师将川端康成凄惨孤独的身世汇编成小诗,配乐朗诵,让学生更真切体察作者内心的绝望及对亲情的强烈期待,从而深刻理解其笔下的亲情为何如此“缠绵”“柔密”。父亲虽已离世,但父亲喜好的汉学、汉诗、文人字画等,给予哀愁中的川端康成以安慰,并酿成他执拗的爱美之心。由此,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之美,更了解这执拗的爱美之心的根源。
本文中,贵妇人着墨不多,却是文中另一位闪着光辉的人物。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能给予别的家庭及孩子以悲悯的情怀,则需要修养,而贵妇人从最初的退让,到后来悲伤、落泪、自省,直到最终的无偿资助,贵妇人放下执念成全陌生家庭,可谓“成人之美”。金老师设计“贵妇人美在哪里”一问,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求人性之美,洞察一位悲悯者的情怀。也可以说,是探究次要人物的光辉。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在初步感知文本基础上的求“真”过程——求文章情感之真、道理之真、事实之真、结构之真等,这种了解已走向理性的认知。
3.拓展延伸,促成高阶思维。
“你觉得父母和贵妇人谁更了不起”一问,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对陌生人的关怀,乃是人世最大的慈悲。无形中促成高阶思维,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引领。强化“贵妇人”这一形象鉴赏,旨在融入、互渗教师、学生自身独到的生命体验,更深层次地拓展、解读文本,打造出既来自文本主题,又大于甚至高于文本主题新的教学主题,来实现独具美感与哲思的真、善、美价值推送。结尾金老师不给结论,而事实上她在无形中已经给了学生以价值取向的引领。
本课教学颇有“匠心”的地方还体现在力求将课上得丰厚,从“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到《草房子》《活着》《飞鸟集》《金色花》《川端康成传评注》,都是将课上得丰厚的体现。
遗憾的是:一学生说“我觉得贵妇人更了不起”时,金老师没有抓住契机,走向深层生成。或者说与第二层次中的“贵妇人美在哪里”的设计有重复之感。两个问题若合二为一,或许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