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开展
——以苏教版“四边形的认识”为例
2019-01-11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戴南董北实验小学周青美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戴南董北实验小学 周青美
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通过一些特别的创新课堂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学习。在苏教版的小学数学学习当中,教师应当多多使用探究型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的学习过程当中提升数学学习的综合水平,同时也实现小学的素质教育。
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数学课堂相比,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的相关知识,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之中要根据具体的目标要求去创设环境,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技能与经验,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将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兴趣,而探究性教学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有原则,而且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不同的情景中提出不同的问题。
例如,在小学《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程之中,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四边形,会判断一些基本的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会对四边形进行抽象认识。学生经过数学学习以后就会对四边形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最喜欢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使用符合小学生兴趣的一些音频、视频与图片,为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四边形,更加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内容。在实际的提问以及展示之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切忌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导致学生的兴趣降低或者课堂效率不高。像“对不对”“好不好”这类问题太过直接且毫无意义,而且这种提问方式会使整个课堂更加乏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会降低。
二、培养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抛出的问题小且没有新意,问题的设计不能引发学生进行探究型的思考,无法打开思维,教师还未将数学课堂的主动权交在学生的手中,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呈现碎片化,没有形成系列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单一,不利于在小学数学学习之中培养出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明确学校培养的是具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有思辨精神的学生,让学生在小学数学阶段培养好探究学习的习惯。
在“四边形”的学习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学习的习惯,学生在良好习惯的引导下可以形成终身探究的学习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操场或者是某个地方的体育场,以这样的场景为主题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观察,看一看操场或者体育场上的实物表面有哪些图形,“在操场之中,草地、乒乓球台、下水道图形等等都是一些四边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发现,并让学生讨论后进行抢答,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敏感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为课堂增添乐趣。
三、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状态是不善于坚持学习的,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乏味,这与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有关系,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鼓励创新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领悟力不足,导致自主性差、学习乏味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为了消除这样的情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数学课堂改革,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为了提高小学数学之中合作探究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数学教学前必须要进行课前准备,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每堂课的主要思路要与学生进行分享,将当前课堂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来讲述小组谈论的观点。在“四边形”这一节课之中,教师可以给每一组学生发一张图片,让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在他们认为是四边形的形状上涂上颜色,让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把实际物体之中的四边形画下来。同时,学生在小组内还要分享和交流,为什么这些是四边形、四边形可以怎样分类,通过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强调四边形的特征,深入研究与讨论四边形的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实现探究性教学,这意味着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体的,教师要让学生积极探究、合作学习,还要善于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方法,为之后的数学探究与扩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