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人才视域下高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困境与对策
2019-01-11杨小庆
杨小庆,苏 乐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是在造园艺术、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的基础上,对人与地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的学科[1]。因此,它要求从事景观设计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战能力,包括场地现状分析、设计理念提出、场地规划设计、场地分析图绘制、专项细化设计等技能[2]。景观设计的系列课程包含住宅区景观、校园景观、公共空间景观、线性景观等4个类型,类型从简到繁呈序列化铺展。为了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卓越拔尖人才,景观设计课程应以激发人才内驱力为目标,采取项目驱动教学的模式,运用真实项目让学生动手,在课程中有序串接各个实践环节,打通课上与课下空间与时间的限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最终完成能力与技能的提升[3]。
1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景观设计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并且具有过硬的景观设计实践能力。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景观设计原理,了解景观作图流程,认知景观设计规律。景观设计作为系列课程,包括住宅区景观、校园景观、公共空间景观、线性景观等类型,学生应当综合熟悉每类景观设计的特点、规律和设计原则,为景观设计打好理论基础。(2)培养学生景观设计思维能力,强化设计实际操作,进行方案构思、绘制图纸、构建模型、方案册制作和成果表达技能性训练,让学生具备景观设计实践动手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长期内驱力,该课程宜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项目实际操作中培养、锻炼和掌握景观设计的实际操作技能[4]。
2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困境
2.1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衔接不到位,教学模式僵化
当前景观设计课程虽然建立起教学目标,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景观设计人才,但是教学目标并不突出,缺乏对教学目标的细化分解。住宅区景观、校园景观、公共空间景观、线性景观等不同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衔接,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上不到位,教学容易脱节和断层,学生学习时往往存在不理解之处。此外,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主要还是理论性讲授,强调教师如何优化讲授才能吸引学生兴趣。教师主导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未从更广的层面上进行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对专业的兴趣不高,自主学习氛围不浓。这种教学模式依然是被动教学,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自驱力和主动学习意识,不能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景观设计实践动手能力。
2.2 课程内容缺乏整合设计,教学团队建设仍需深化
景观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序列课程,内容量大,需要的课时多,实践操作量大,给学生学习增加压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驱力,景观设计课程内容应进行整合,合并同类教学内容,删除重复教学点,建立高效课堂。由于景观设计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因此,在教学上需要不同的教师来负责,根据教师的专长选择不同的授课科目,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进行分工和课程的有序衔接。当前景观设计课程的内容整合还不到位,理论较宽泛,重复教学点多,与具体实践断层,教学往往由单一教师负责完成,存在能力上的短板,影响教学效果。
2.3 实践性教学不够丰富,学生动手能力不高
景观设计课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娴熟运用CAD、SU、方案册编排等计算机软件制图等。这就需要学生在合理规划场地的基础上进行图纸绘制、构建景观空间模型、完成整体方案文本的制作。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掌握相关的动手能力。进行景观设计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应对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有力保障[5]。当前景观设计的实践性教学并不丰富,项目实践和校企合作实践形式开展的不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训练力度不够。在实践中对学生景观设计流程的跟踪和监控不够重视,未相应规范学生动手作图、绘图、构建模型的实践标准,景观设计成果的项目汇报和说明实践次数不够,学生难以通过项目汇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想并接收到改进建议。实践教学开展的不够突出,未注重强化学生具体的设计能力,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够夸夸其谈,却不能胜任具体的景观设计工作。
2.4 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灵活度不高
景观设计课程序列性和实践性决定着教学手段和方法本应多元化,如综合利用知识点讲解、案例教学、调研现场教学、模型教学、项目制作教学等。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文字讲解和多媒体展示教学等,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景观设计能力。目前,景观设计课程虽然在各个高校开设,教学手段与内容多数单一,课堂上重视理论教学。虽然也鼓励景观设计实践,但对实践的跟踪和监控不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在知识点讲解、案例教学、模型教学上往往都是各教各的,没有形成体系,项目教学引入不够深入,使得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难以培养能力到位的景观设计师。
2.5 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学生成果深度不够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多,理论和实践都需要进行相应考核,本应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对学生知识点掌握、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目前教学模式停留在传统考勤、最终考试等层面。教师往往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学生对布置的作业没有浸入感,缺乏真实的景观设计环境。课程考核模式不注重过程,考核结果只注重技法效果,只讲究技巧,不注重具体方案内容是否符合景观设计标准和需要。尤其是过程性评价的缺乏,使学生不能自主学习,不能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实践,不利于卓越复合型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由于考核形式单一,无法激励学生在整个课程期间长效学习。景观设计课程考核形式的多元化与深化学生成果方面仍有极大提升空间。
3 景观设计课程改革具体对策
3.1 明晰课程目标和教学衔接,采用项目式教学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序列课程,包含多个景观类型,如:住宅区景观、校园景观、公共空间景观、线性景观等,各景观类型课程形成紧密的递进与结构关系。教学时应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衔接,教师协商好不同环节的课程任务与考核,形成统一的课程目标与要求,采用4个不同阶段的层级关系,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又拥有各自的灵活性。以景观设计I为例,住宅区景观这一常见景观是学生在未来设计中最常接触的景观类型,是迈向后续课程的重要一步,完善与后续课程的对接与层架关系,会减少学生后续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障碍,为景观专业后续的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应采用逆向思维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可探索项目式教学。先布置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案例,在课程理论部分仅传授项目实施所需的必要理论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线上教学资源,线下通过基础理论的文献阅读强化其理论,课程以项目驱动教学,采用真实项目在课程中有序串接各个实践环节,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表达,实践比重不少于70%,有效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与技能水平。教师以实操标准要求学生进行项目实践,通过项目实践这一载体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磨练实战能力,最终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项目式教学法。
3.2 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整合,提升教学团队质量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应以景观设计师的培养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精炼。(1)理论教学内容整合:本课程主要介绍景观设计的基础知识、景观设计类型与流程,运用景观设计结合前沿实例,直观、精炼、形象地描述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2)实践教学内容整合:在项目教学中,可通过雨韵江南名都住宅小区项目实训,使学生掌握具体景观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吸纳不同的景观设计方向教师和实践技能强的教师组建景观设计教学团队,发挥团队协作优势。教学团队教师应加强能力培养,提升教学能力。教师能力培养应强化三个方面:掌握景观设计(住宅区景观、校园景观、公共空间景观、线性景观等多类型景观)的知识,了解景观设计原理相关理论,具有良好的景观设计理论基础,能够精炼景观设计要点与规律,同时擅长将方法规律传授给学生;拥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历与一定的实践资源,与此同时,具有很强的景观设计技法表现能力(计算机软件与手绘技能等);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合理科学调配课程进度与安排设计的能力。
3.3 增强实践性教学 ,提高学生设计动手能力
景观设计课程应提高实践性教学比重并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 (1)针对景观设计这类专业课程,对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别设置相匹配的教学条件,课程设置多媒体教室、作图教室与模型教室,按照课程需要在不同空间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较好的空间中进行项目实践,多媒体教室提供课程中需要的范例理论教学、图片、视频以及示范操作,也可作为汇报方案表达的舞台,为专业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条件。(2)景观设计实践课程需要较好的创作氛围,进行大量草图绘制,方案设计需要配置较好的计算机与操作台。在课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进行项目实践,将景观地块划分,各司其职完成最终方案册,在项目环节中有任何突发问题,集群体智慧进行解决,形成互助实践氛围,以实践方案为最终目标,每小组最终实现可汇报的方案文本,打印成册,完成整个项目方案。(3)景观设计方案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具体的景观设计表达——景观空间模型的构建,在构建中将二维图纸转化成三维造型,更直观地体现方案,在此过程中,构建出的最终模型让学生对原有方案进行二次提升,提出精进的可能,并将其转化到景观模型中。最终将项目实践的具体文本方案结合小组模型进行项目答辩汇报,完成整个项目教学流程。
3.4 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景观设计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课程设计,以景观设计训练为基础,采用设计流程进行基地设计,通过团队合作,结合线上与线下通过项目将学生能力进行纵向挖掘。从核心知识讲解、典型案例剖析、景观调研采风、课下文献阅读、项目实践方案制作、项目模型表达等六个模块进行铺展,根据不同模块,嵌入相应的知识体系与设计技能,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突破与更新。
3.4.1 核心知识的精炼 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宽泛,但项目所需核心知识点不需要面面俱到,项目所需核心知识由理论核心知识点与技能表现核心知识点两个部分构成,并形成可让学生进行反复查阅的电子档。
3.4.2 典型案例剖析 针对已有实践中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通过案例(龙湖、泛亚)的实际方案进行深度剖析,了解具体的后续的所做方案图纸内容,让学生通过典型案例,了解景观设计要点,从案例中学习场地设计与设计表达,根据课程需要精选出两个景观设计典型案例,对案例中基地现状、总平面图、交通组织、景观节点、专项节点细化、环境设施小品、园林、植物配置、灯光配置等进行剖析,层层递进让学生了解设计流程与设计重点,在案例中汲取养分,进行设计思维的创新和设计能力的提升。
3.4.3 景观调研采风 项目考察作为一个重要的体验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活动,以景观设计I课程为例,考察芜湖当地住宅区景观,收集关于住宅区出入口景观、住宅区中心节点景观、住宅区宅间绿地景观、住宅区入户景观的资料,以小组形式完成项目考察,并让学生自主进行项目考察的知识总结,进行汇报分享。
3.4.4 课下文献阅读 课程学习不能仅仅依赖于教室,课下时间也极其重要,课程选取行业中较为经典与实操意义的书籍提供给学生进行课下学习,书籍选取类型较为开放,能够激发学生对该行业的兴趣,扩展课后的知识面。
3.4.5 项目实践方案制作 方案制作以小组(4人为宜)进行项目的实践,以景观设计I课程为例,以雨韵江南名都住宅小区基地进行小区设计,通过基地现状调研、基地现状图纸绘制、总平面图绘制、分析图绘制、重要节点设计、细部设计等6个环节完成最终的住宅区景观设计,让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完善好景观项目方案文本。
3.4.6 项目模型表达 该部分为新增内容。项目模型是项目方案由二维转向三维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设置了二次提升环节,让学生可以在原有方案中找到精进的可能,并将其转化在模型中,实现整个项目作品的表达。
3.5 优化课程考核,设置灵活的评价体系
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将理论指导实践,针对不同的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创造出符合开发商与业主满意的方案,对场地进行合理的实践和创意性的表现。因此,在对学生学习考核中,将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在形成性评价中,可以项目方案册作为评分考核的主要标准。考核标准: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是否符合基地招标要求;是否按照住宅区景观设计标准执行;方案册的完备程度;整体效果的展示。在考核方式上重视项目实践过程,以项目实施各环节点进行评分,在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项目中各个环节的知识点,每个环节评价分别由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三方面分值共同完成。教师应针对考核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提出针对性建议,使学生朝着综合能力素养的方向发展。
4 结 语
本着“致力探索性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在项目中掌握对典型景观类型的设计能力,以及软件制图的运用技能,激活设计过程中对场地思考与设计的能力,挖掘学生项目施行的宽度与深度,有效提高学生的景观设计综合水平。
此外,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团队合作,在项目实践中掌握景观设计核心知识点。在课程建设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挖掘学生的学习热忱与创造潜能;在课程中有序串接各个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景观设计业务能力,将项目与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专业景观设计人才。